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家百言middot第期华中科 [复制链接]

1#
环孢素软胶囊价格 http://m.39.net/pf/a_6997140.html

冯*教授简介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外科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神经外科国家脑防委出血性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卒中学会理事、湖北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武汉医师协会神外分会脑血管专业组副组长。

擅长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神经介入和伽玛刀治疗。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患者,男,49岁

现病史:患者因“突发言语不清伴肢体活动不灵”医院检查发现左额顶缺血合并颅内动脉瘤。为求进医院,门诊以脑梗死收治入院,CT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

诊断:左侧眼动脉段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

手术材料

·8F普通鞘

·8FEnvoy

·cm5FSofia

·Synchro14

·ProwlerSelectPlus

·WILLIS?3.5×10mm

治疗计划

患者于6月1日以脑梗收治入院,入院CTA示C6-7交界区小动脉瘤,约3mm×4mm,原计划针对性治疗,等待脑梗急性期过后治疗动脉瘤。然而,6月13日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发癫痫,于6月14日CT检查发现出血症状,6月15日为患者紧急安排介入手术。

术前造影动脉瘤已明显增大至约5mm×6mm,呈不规则分叶状,高度再破裂风险,判断此动脉瘤为血泡样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在瘤内操作非常危险,故制定手术方案为WILLIS?腔内隔绝术。

术前测量

测量载瘤动脉远端直径约2.6mm,近端2.8mm,WILLIS?预着陆段约10mm。

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铺巾,Seldinger技术穿刺左侧股动脉,在泥鳅导丝和单弯导管的配合下,先行全脑造影检查,见血泡样动脉瘤明显增大,高度破裂风险。

WILLIS?预计植入段血管直径均匀,载瘤动脉段平直,行径动脉非常迂曲,瘤颈位于C6平直段,手术策略为WILLIS?腔内隔绝术,无需弹簧圈填塞,减少瘤内操作风险。

为保证WILLIS?顺利到位,计划行“特洛伊木马”技术,即采用中间导管越过病变部位,WILLIS?通过中间导管到位。

中间导管到达C5

患者整体动脉非常迂曲,通路建立难度很大。为保证尽可能为WILLIS?支架提供更高支撑力,Synchro14导丝在ProwlerSelectPlus微导管辅助下越过动脉瘤上至M2远端,并成小袢,Envoy配合中间导管双重支撑。

反复操作后中间导管头端到达C6平直段,非常接近动脉瘤。撤出ProwlerSelectPlus微导管。

通路准备完成,开始输送WILLIS?支架。

WILLIS?支架完全越过动脉瘤,中间导管减张后撤,助手辅助固定导丝,缓慢后撤WILLIS?支架精准定位于眼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之间,未覆盖任何重要分支。

WILLIS?支架释放完成。扩张要点:慢!5min缓慢加压至命名压,并保持30s+。造影示WILLIS?近端未完全贴壁。

使用WILLIS?自带球囊后扩支架近端,再次造影示WILLIS?完全贴壁,展开良好,即刻腔内隔绝效果优秀,未覆盖任何重要分支。

术后造影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重建影像清晰,手术成功。

术者体会

血泡样动脉具有高度破裂风险,若使用常规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案,瘤内微导管操作及弹簧圈致密栓塞都非常危险。综合考虑后,决定行WILLIS?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随着中间导管在临床中的普及,弥补了WILLIS?覆膜支架顺应性稍显不足的缺点,WILLIS?覆膜支架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神经外科由著名显微神经外科专家朱贤立教授创建。年以来,在赵洪洋主任带领下高瞻远瞩,率先提出亚专科发展道路,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特色理念,先后成立了神经肿瘤、伽玛刀、脑血管病、脊柱脊髓、颅底内镜、功能、小儿神经、神经重症与创伤等九大亚专科。是迄今为止,在全国为数不多具备九大亚专科的科室。特别是神经肿瘤、内镜颅底、功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伽玛刀、脑血管病、神经创伤等七大亚专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本部现有开放床位张,其中30万级层流监护病床24张,次监护病床20张;设备拥有专科数字化手术室6间,其中一间多功能手术室配备国际先进的术中磁共振、第四代导航系统;一间复合手术室配备双C臂3D平板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和术中CT,为高难度复杂手术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保证。除此之外,我们还配备了Storz超高清神经内镜、荧光手术显微镜、C型臂X光机、术中电生理监测仪、动态视频脑电、先进动力系统、CUSA及各种显微神经外科器械,第三代全新ELEKTA伽玛刀满足不同类型手术的需要。完备先进的硬件设施为神经外科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室目前具有国家级培训基地三个,分别是:中国卫健委继续教育中心颅底外科培训基地、中国卫健委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培训基地。同时还是湖北省脑血管病质控研究中心。科室目前在建的多平米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具有十张操作台,80人的会议厅和辅助设施及培训专用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外科动力系统、脊柱内镜等先进设备。现有医师45人,教授和主任医师10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9名,其中37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为博士后。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十一五”规划子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7项,发表SCI论文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25部,主译专著一部。培养硕士余名,博士50余名,博士后出站4人。具备神经外科专培带教资质的教师14名,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前列。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