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
我国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一
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的危害大多数人都知道,
对颈动脉斑块却比较陌生。
关于这个“隐藏杀手”,
下面这张图清楚展现了它的危险性:
正如上图所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缺血损伤
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据统计,在缺血性脑卒中,
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中风约占80%!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和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
国际公认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大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开展支架置放术多年,
就在上周,“CEA”手术的技能点
也终于被点开!
由我院心胸血管外科主导的
院内首台,同样也是汉阳区首台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成功实施!
新年再现“零”的突破之外,
这台手术的成功也完善了
我院卒中防治链,
充分体现了我院作为
“武汉市高级卒中中心”“湖北省卒中中心”
的救治水平,意义重大!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回顾这台手术吧!
病例:
吕先生,61岁。年因头晕入院,经脑动脉造影发现右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率约为60%,后一直接受规范的保守治疗。近半年,吕先生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夜间视物不清、走路无力等症状。12月29日他到我院就诊,经CT血管造影发现其右侧颈动脉狭窄已达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吕先生脑内存在多个软化灶,这证明他在这四年间多次发生“小中风”却不自知。医生表示,如果再不处理狭窄部位,五年之内必然引发严重的脑中风。
年1月3日上午9点21分,我院首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正式开始!主刀的是我院心胸血管外科的赵红主任。
经过医护团队近2小时的努力,手术取得圆满成功!以下是狭窄血管“清理”前后对比图:
治好多年强迫症一张对比图
关于“CEA术”的三问三答
专家介绍:赵红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外科工作26年,主刀完成各类血管手术余例。擅长累及主动脉、颈动脉、下肢动、静脉血管严重病变(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血管狭窄、栓塞、曲张、血栓甚至股青肿、糖尿病足等多病种)的外科、介入及综合治疗。
01
什么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赵红主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剥脱狭窄血管内增厚的内膜、机化的血栓,以及坏死的组织,从而预防因斑块脱落所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一种治疗方式。打个比方:血管就像楼道,斑块就像楼道里的垃圾,CEA所做的就是清走“垃圾”,还“楼道”畅通。这个手术在美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02
哪些患者适合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赵红主任:CEA术的绝对手术指征是:6个月内1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颈动脉狭窄度≥70%。在国外,CEA术是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理想且费用相对较低是它最大的优势。但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该术式,比如对于颈动脉分叉较高的患者来说,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就更为合适。
03
CEA术的技术关键点在哪里?
赵红主任:对于医生来说手术难点主要有三个:
1、“清扫”要彻底。颈动脉离大脑较近,如有残留斑块很容易随血液带至颅内从而诱发脑梗发生。因此我们的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要求做到“一根头发丝”大小的斑块都不留。
2、“临界点”和远端固定。给血管做清洁,度的掌握非常重要。清理的“临界点”要正好在正常内膜和异常内膜的交界处。另一方面,“打扫完毕”之后的收尾也是对医生技术的考验,一旦血管内膜缝合不严,就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3、血压控制。与其他手术不同,CEA术对术中、术后血压控制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要求我们的麻醉和术后管理更为精细。
小贴士
以下症状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若出现请及时就医:
1、脑供血不足症状:如耳鸣,眩晕,黑朦,视物模糊,嗜睡等症状;
2、TIA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性障碍,如吃饭时筷子突然掉了,看报纸时突然眼睛一黑、讲话时不自觉地流口水、不自觉地尿裤子等;
3、缺血性脑卒中: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
初期狭窄不易发现,因此,高危人群每年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很有必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