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成功病历分享
病例:
赵某某,女,65岁,主因头痛、头晕4天于年4月3日入住内五科。既往高血压病5年,口服厄贝沙坦mg,氨氯地平5mg,1次/日,血压控制理想。10余年前患左侧面神经麻痹,遗留口角歪斜。
入院后颅脑CT示:左侧颞顶叶及脑室体旁脑梗塞;
颈动脉彩超:
1.双侧颈总动脉多发斑块形成
2.左侧颈内动脉狭窄(50%-69%)
3.右侧颈内动脉狭窄(70%-99%)
4.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壁斑块形成
进一步行头颈部CTA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节段性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等程度狭窄,左侧颈总动脉近分叉处血管壁钙化灶,右侧颈内动脉较左侧略细,左侧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起源。年4月9日邀请神经内科李昭副主任医师会诊,建议转入神经内科行头颈部血管介入检查,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并给予血管内治疗,与内五科及患者、家属沟通后转入神经内科。
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汇报病情并传阅检查资料,建议行头颈部血管内介入检查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病情,其表示了解病情并同意请外院专家来院诊治,签知情同意书。行胸片X线示、双下肢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完善术前准备,凝血四项、传染四项、血常规、血型、肝功、肾功、心肌酶等化验未见明显异常,嘱其禁食水6小时,给予备皮、导尿。
年4月11日于介入中心导管室局麻下,行头颈部血管介入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与家属交代病情建议支架置入治疗,家属同意并签字,行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感头脑清醒,给予24小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查,嘱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右下肢制动24小时。术后24小时患者感无明显头晕头闷,可下地行走,继续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治疗。
术后第三天李昭副主任再次查房,患者述无明显头晕头闷,头脑较以往清醒,无明显不适感,嘱其病情平稳可出院,出院后继续双联抗血小板及他丁保护血管治疗3月来院复查。
小结
经过此例病例我们更体会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益处。首先能明确诊断有无头颈血管病变,性质、狭窄程度及相对的危险性,因此头颈血管造影在临床应用40年来,早已成为诊断头颈血管堵塞的金标准。同时为进步的治疗(药物、支架植入或外科搭桥)提供直接的依据。再者如进行头颈血管造影或介入配合药物治疗,可取得比单独应用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预防头颈血管堵塞引起的脑梗死等,提高生活质量或自理生活。
我院神经内科已能单独完成头颈部血管内介入检查,并在外院专家的协助指导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帮助广大患者及早发现血管隐患并及时干预治疗,减少致残,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王金凤供稿
▍版面编辑:董旭
▍审核:史永平刘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