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尽管神经介入耗材飞速发展,但球囊辅助栓塞仍然广泛应用于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应用球囊重塑技术处理宽颈动脉瘤可以避免载瘤动脉植入物带来的潜在风险。ECLIPSE2L是新一代双腔球囊,其结构设计较之前有明显特点,医院的RaoulPop等报道了在颅内动脉瘤球囊辅助栓塞中应用ECLIPSE2L球囊的初步经验。研究方法
作者对该中心(年动脉瘤栓塞例以上)年6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应用ECLIPSE2L球囊辅助栓塞的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排除标准:1球囊辅助联合应用支架;2栓塞后复发及再通的动脉瘤。
图1.a水平导管示意图。球囊充盈(去)通道与导丝通道平行构成椭圆形外形。b所有型号都有45度预塑形提高迂曲血管内跟随性。球囊有3个标记,一个在顶端,另2个分别在球囊远近端。
ECLIPSE2L球囊设计与之前的同轴双腔球囊(外周充盈通道环绕内部导丝通道)完全不同(图1),其主要特点如下:1水平对置导管理念(FlatCatheterConceptFCC):相对粗大的充盈管道与工作通道并排置构成椭圆形导管,并且不增加外径。2球囊头端(7mm)明显长于其他球囊,并且带有45度预塑形。3球囊顶端通道阀由两个小口径管道替代单一大口径管道。优点:1充盈通道粗大可以提升球囊的充盈及去充盈速度;2可以使用高浓度甚至纯对比剂充盈球囊,提高了球囊可视性及安全性;3水平对置导管椭圆外形较同轴导管柔韧度度更高,提高了在迂曲解剖通过性;4避免了蒸汽塑形并提高了其在迂曲结构的跟随性能;5小管径通道阀门设计减少了血液倒灌入球囊的风险。
研究结果
例患者共计枚动脉瘤,对其中枚进行手术,其中83枚(65.8%)为未破裂动脉瘤。所有动脉瘤平均直径5.9mm,平均体颈比:1.7,其中/(79.3%)为宽颈。95.1%的动脉瘤术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I-II级。例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8.9个月,其中96.5%I-II级(表格1)。手术相关并发症22/(17.8%),其中18例(14.6%)为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3.2%)为非神经系统并发症。9例(7.3%)瘤颈部位血栓形成,静脉给予阿昔单抗后,血栓消失,无临床表现。5例(4.1%)动脉远端分支血栓,3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破裂动脉瘤术中破裂,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1例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导丝刺破远端分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半球间血肿,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为3.2%(3例远端分支血栓及1例导丝远端穿破动脉)。
表1.血管造影结果
ECLIPSE2L球囊的独特设计使其易于在极度困难的血管结构内通过及充盈。由于其高度顺应性,球囊充盈过程中与解剖结构贴合紧密,必要时适当过度充盈也不必担心动脉破裂(图2)。
图2.7mm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a)。应用6*9mmECLIPSE2L球囊导入后交通动脉进行辅助栓塞(bc),最后造影显示完全栓塞(d)。球囊的高顺应性使球囊可以适应不同的管径及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之间的锐角。
本研究的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81.7%,部分闭塞13.4%,不全闭塞4.6%。本研究血栓事件11.4%(2.4%症状性),术中破裂1.6%,发病率3.2%,病死率0%。
与Scepter双腔球囊病例研究对比,造影结果更好,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可能与本研究中破裂动脉瘤比例低及随访时间短有关。
研究结论
应用ECLIPSE2L球囊辅助栓塞前后循环动脉瘤技术可行,其在血管造影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效果满意。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刘新峰副主任医师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审校
方亦斌副教授
医院
终审
*清海教授
医院
超小型双腔微球囊导管可有效改善液体栓塞剂的反流效应: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使用“联合重建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双腔球囊释放低剖面支架:多中心的实验支架辅助和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