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入技术 [复制链接]

1#
介入放射学

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一词由Margulis于年首次提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中文名

介入放射学

外文名

InterventionalRadiology

性质

边缘性学科

提出

目录

1综述

?简介

?我国发展

2发展史

?国外

?国内

3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法

4分类

?简述

?介入放射学的技术分类

?按临床应用分类

?按所应用的设备分类

5诊疗范围

6所用器材和材料

?器械

?材料

7存在问题

8展望

9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综述简介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剌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①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②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剌、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可以这样理解: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引导下,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

我国发展

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Medicine)。可以预见,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将会象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一样,细分为神经介入科、心脏介入科、消化介入科等。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性治疗的首选方法,倍受患者
  无论任何性质的股骨头坏死基本病理都是股骨头表面的血管病变导致股骨头供血不畅引起坏死。股骨头坏死专项研究组专家根据股骨头坏死不同的发病程度和发病原因,研发出了针对股骨头坏死的特效药物,DSA介入融通疗法通过导管直接将药物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中的原理来治疗的,从而较长时间维持局部药物高浓度,使病变血管变得通畅、应急血管开放,血供从而达到增多的效果,继而增加侧支循环和疏通股骨头营养血管,并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使坏死骨质逐渐被吸收,药物也使新骨慢慢形成,从而坏死的骨头得以修复,疼痛缓解,症状改善。

治疗优势

编辑

DSA介入融通疗法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突出的特点是微创,创伤小:皮肤创口仅为2mm左右,患者痛苦少;实时疗效评估:在现代影像设备(DSA)下,精确地进行实时疗效评估;副作用小:用药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且不存在耐药性问题,副作用小;靶向性(针对性)强: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康复快:通常在术后12小时可正常活动,恢复快!

治疗特点

编辑

DSA介入融通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安全可靠、不开刀、损伤小、体表不留痕迹、病人痛苦小而易于接受、适应症广而无绝对禁忌症、疗程短、见效快、疗效显著、可重复性强、不影响其他治疗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无形态破坏、并保留正常功能等优点。

应用

编辑

股骨头坏死是三大骨科常见疑难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


  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主要分为手术疗法和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因费用昂贵、并发症等因素,让许多患者望而生畏,而传统药物治疗则因见效缓慢常常让患者失去治疗信心.


  1、手术伤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确切

2、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感、安全可靠

3、DSA介入疗法不受季节影响、术后免除长期服药和不便

4、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且不存在耐药性

词条标签:

医学

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是引进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技术,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且难治的疾病之一,其机理在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阻,起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的死亡,导致骨头结构改变,引发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伤、饮酒、激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等原因,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有资料表面股骨头坏死以取代原髋关节结核的位置,居髋关节疾病的首位。

目录

1技术原理

2技术适用症

3技术优势

4术后康复

技术原理

编辑

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是保守治疗的基础方式之一,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超选到对侧靶血管直接灌注大量溶通生

骨药物,使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改善股骨头的血供,疏通关节微血管和股骨头营养血管,使缺血骨及部分坏死骨重新恢复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的吸收,新骨的形成,股骨头得以修复。溶栓药物可直接溶解脂肪栓子及血内中性脂质球联合栓子,对激素、酒精性微血管栓塞疗效最佳,同时对外伤性微血管闭塞疏通及增强侧支循环的作用也是肯定的。

技术适用症

编辑

适应症的选择是决定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按照一般介入治疗原则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治疗仅用于Ficat分期Ⅱ期或ARCO分期ⅡB期以前的患者,即早期ANFH,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对ⅡB期以后的患者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不能解决根本点修复问题,所以,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对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效果也有影响,激素性、酒精性ANFH效果比较满意,高脂血症和减压病引起的ANFH效果也可以。而继发于全身结缔组织病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无论是否用过糖皮质激素,效果都很差,这与血管炎的存在有直接关系。

技术优势

编辑

在患侧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解痉和活血化瘀药物后,股骨头区原已闭塞的血管立即开放,血管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说明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治疗可以改善和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同时,药物灌注后即刻可见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增粗、延长,原来栓塞的血管重新开放。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股骨头内的压力迅速下降,患髋疼痛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而髓内压的降低,又进一步地改善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

术后康复

编辑

采用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治疗后,还需要配合其它的康复干预治疗,包括减轻负重、中西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心理调护等。减轻负重很重要,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后股骨头的修复情况,一般是在3个月内可见部分坏死骨吸收或骨小梁增多,6~12个月可见明显新骨生成,30个月以后基本稳定。在这期间必须拄双拐或坐轮椅以避免塌陷。功能锻炼主要以股四头肌锻炼和髋关节运动操为主,前3个月应以在床上锻炼为主,以后应逐渐加大运动量。在生活方面,应禁酒,节制房事,避免损伤,保持心情愉快,多晒太阳,饮食应以清淡富含钙质为主。

词条标签:

科学

什么是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什么是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

大家知道,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开刀股骨头钻孔减压、人工股骨头置换、中医中药的应用,以及较现代的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对于较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或年纪较轻的患者来说,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与中医药的联合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可明显缓解病情,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及帮助治愈。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是运用高超的动脉插管技术,经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相应部位的动脉血管内,使血管扩张、瘀滞散开,血栓溶解,血流加快,改善股骨头的血运。

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的原理

因为股骨头坏死最主要的就是各种原因引起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坏死。而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就是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应运而生的,其原理是利用导管直接将大剂量溶栓药和扩血管药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局部药物的高浓度,使血管扩张,瘀滞散开,血栓溶解,血流加快,血供增多,增强了侧枝循环的血管营养,促使代谢产物的清除,使坏死骨质被吸收,新骨生成,股骨头得以修复。

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插至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处行股动脉造影,观察患侧股骨头的供血血管和血管分布,然后按先后顺序缓慢经导管注入药物。通过给药使股骨头的供血得到改善,单位面积上的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直径增粗,长度延长,术毕拔管,穿刺点压迫止血,行加压包扎固定回病房。

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的优势

1.微创伤,痛苦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2.治疗过程无任何不适感,安全可靠;

3.治疗后一系列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4.比传统手术治疗简单、费用低,不输血;

5.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治疗不受季节影响。

6.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身体损伤和可能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治疗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到局部,有改善股骨头、髋部的血运,改善髋关节功能的作用,且护理方便。但是大多数患者不了解超微创介入融通技术,对介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心有顾虑。为确保介入治疗效果,治疗前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护、合理及时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同时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提出可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心脏介入手术

编辑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中文名

心脏介入手术

属于

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

介于

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

优点

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

适用症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目录

1适用症

2优点

适用症

编辑

1.对于绝大多数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瓣狭窄均可经介入性治疗进行根治。

2.风湿性心脏病中单纯二尖瓣狭窄或合并中度以下二尖瓣关闭不全,而瓣膜无明显钙化、变形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已完全替代了外科手术治疗。

3.对于慢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性疾病,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及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

4.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于明确病情,判断预后以及积极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心肌梗塞病人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是成效显著,对于改善较为稳定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提高患者耐受各种事件打击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优点

编辑

与心脏外科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1.手术创伤小,只须局麻。

2.手术时间短。

3.患者承受的痛苦轻。

4.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相对较低、疗效立竿见影、不影响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

词条标签:

医学

脊柱介入治疗技术

编辑

《脊柱介入治疗技术》是年人民*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肖越勇。本书共分为15章,详细介绍了脊柱解剖学基础、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技术及其在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技术、髓核成形术、经皮切吸术与微切术,椎间隙感染、脊柱结核等介入治疗,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活检术、脊柱肿瘤栓塞治疗等。

书名

脊柱介入治疗技术

作者

肖越勇

出版社

人民*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9-1

目录

1图书信息

2内容简介

3目录

图书信息

编辑

版 次:1页 数:字 数:330印刷时间:-9-1开 本:16开纸 张:铜版纸印 次:1ISBN:1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编辑

作者在广泛收集脊柱介入治疗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技术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编辑了此书。

目录

编辑

第1章脊柱解剖学基础

第一节椎骨

一、颈椎

二、胸椎

三、腰椎

四、骶骨及尾骨

第二节椎管结构

一、椎管构成

二、硬膜外隙

三、脊髓及其被膜

第三节脊神经

一、脊神经根

二、脊神经脊膜支

三、脊神经分支

第四节脊椎周围结构

一、颈椎周围结构

二、胸椎周围结构

三、腰椎周围结构

第五节椎间盘

一、椎间盘的构成

二、椎间盘的营养及神经支配

三、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四、椎间盘退变

第2章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节颈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节椎间盘源性疼痛与隐形椎间盘突出

一、椎间盘源性疼痛

二、隐形椎间盘突出

第四节脊柱退变

一、小关节退变

二、脊柱滑脱

三、颈腰综合征

第3章臭氧消融术

第一节臭氧

第二节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概述

第三节颈椎病臭氧消融治疗

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治疗

第4章磁共振导引与监控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

第5章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

一、慨述

二、经皮椎旁穿刺

三、经骶裂孔硬膜外置管

第6章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成形术

第一节射频髓核成形术

一、等离子射频成形术

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纤维环成形术

第二节经皮激光髓核成形术

第7章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切吸术与微切带

第一节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切吸术

第二节椎间盘突出症微切术

第8章椎间隙感染的介入治疗

第9章脊柱结核的介入治疗

第10章经皮椎体成形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颈椎椎体成形术

第三节胸腰椎椎体成形术

第四节椎弓根、骶骨及骨盆成形术

一、椎弓根成形术

二、骶骨及骨盆成形术

第11章骶管囊肿介入治疗

第12章骶髂关节炎的介入治疗

一、概述

二、介入治疗

第13章影像导向下经皮脊柱活术

第14章脊柱肿瘤经血管栓塞治疗

第15章经皮骶髂关节固定术

词条标签:

医学书籍,出版物,书籍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编辑

由王洪武、金发光、柯明耀三位教授主编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一书拥有颇具实力的编写阵容,图文并茂,以临床实际病例为例,生动地、深人浅出地介绍了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不失为该领域的一本好书,相信对读者们会有所帮助。本书主要介绍支气管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支气管介入治疗的种类、良恶性支气管肺癌的介入治疗和气胸、气管瘘的介入治疗。书中配有大量插图,可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学习这项技术。[1]

中文名

本品采用双塑料硬管包装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呼吸道的应用解剖及功能

第一节上呼吸道解剖结构

第二节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第三节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分布

第四节呼吸道的动力学变化

第三章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并发症及禁忌证

第四章支气管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第五章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麻醉选择

第六章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

第一节中央型气道疾病的分类与气管镜介入治疗策略

第二节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途径的选择及管理

第三节高频电刀

第四节氩等离子体凝固

第五节激光

第六节微波

第七节CO2冷冻

第八节气道内支架

第九节气管镜下药物注射

第十节光动力治疗

第十一节球囊导管扩张技术

第十二节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第十三节全肺大容量灌洗技术

第十四节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

第十五节腔内近距离放疗

第十六节超声气管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第十七节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技术

第十八节硬质支气管镜

第十九节内科胸腔镜

第二十节纵隔镜

第七章气管-支气管良性病变类型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

第一节气道创伤性瘢痕狭窄

第二节良性肉芽肿性疾病

第三节气道异物

第四节气管-支气管结核

第五节气道淀粉样变

第六节气管-支气管软化症

第七节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

第八节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九节肺结节病

第十节支气管结石症

第十一节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第十二节脂肪瘤

第十三节平滑肌瘤

第十四节多形性腺瘤

第十五节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第十六节气管错构瘤

第八章气管-支气管恶性病变类型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

第一节气管腺样囊性癌

第二节气管淋巴瘤

第三节支气管类癌

第四节黏液表皮样癌

第五节中央型肺癌

第六节周围型肺癌

第七节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不张

第八节咯血

第九节甲状腺癌气管侵犯

第十节气管梭形细胞肉瘤

第十一节气道-消化道瘘

第九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第十章难治性气胸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第十一章护士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第二节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第十二章附录

第一节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国年版)

第二节国家卫生部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节选)[2]

参考资料

1.class="gotopanchor"data-linktype="2"name="refIndex_1_"style="color:rgb(,,);width:15px;height:14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
  

什么叫介入治疗?它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之间,美国医生给它命名为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叫介入者治疗。“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此外还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暂时被我们归类为非血管介入。


  介入治疗分类: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什么是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什么是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2介入放射学

编辑


  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3介入放射学的由来和发展

编辑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Mar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年3月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的特点

编辑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参考资料:

1.

医院

介入医学

该版本已锁定

摘要

介入放射学依靠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以治疗为主的一门学科。她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

目录

1定义

2发展前景广阔

3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几种

定义

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园地中的一朵美丽奇葩。她的神奇之处在于诊疗范围大,治疗难度高,在人体中探幽入微,几乎无所不能。它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伤害。它对人体损伤极小,可发挥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可靠,而且显著!所以,介入医生已经成为今天医学界的“新宠”。

发展前景广阔

为什么介入放射学神通如此广大,发展如此迅速呢?

第一,它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明和一系列成果,如超声、磁共振成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技术,使大夫们精确透视人体的原望成为现实。在这些先进设备的引导下,介入医生可以将导管准确插入人体任意部位实施检查或治疗。

第二,它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治疗技术创伤轻、痛苦小的要求,使手术范围越来越局限,损伤的组织越来越小,因此颇受欢迎。

第三,它可以解决内科药物治疗起业无能为力,外科手术又嫌失去机会的许多棘手问题,诸如晚期癌症、动脉栓塞、血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等。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几种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它主要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其特点是适应症宽,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效果可靠。因为它可准确地将药物注入病变部位,对全身其它组织影响不大。

经皮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术它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可以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病变心脏重获生机和活力。这种效果是任何先进的内科药物都无法达到的。

动脉内溶栓术可用于急性梗塞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使凝固的栓子彻底溶化,恢复血管畅通,从根本上祛除病因。这一技术近年来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在过去,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内科医生仅仅能作保守治疗而已。

用于疑难病例的确诊如经皮穿刺活检、血管造影术用于判断血管畸形等,可使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取代部分外科手术避免手术带来的出血多、创伤大等问题,为病人准确而轻桷地解决病情。如椎间盘切除术、胆道和泌尿系结石碎石术、深部组织引流术等。

根据专家预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疾病的诊疗概念将发生根本扭转。通过介入医学的方法,不但可方便地获取人体任一组织、器官的标本,而且可准确地将治疗基因导入靶器官内。到那时,介入医学必将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前景

词条标签:

疗法、医学

DSA介入融通疗法

该版本已锁定

摘要

DSA介入融通疗法

DSA介入融通疗法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微创介入治疗相集合而诞生的一种全新治疗技术。DSA介入融通疗法是以放射诊断学为基础,以治疗为目的,既可诊断又可治疗。DSA介入融通疗法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放射学只诊断不治疗的传统观念,改变了许多传统治疗模式,使其成为现代医学中治疗股骨头坏死最活跃、最有生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技术。

目录

1DSA介入融通疗法的原理

1.1作用原理

1.2作用机制

2DSA介入融通疗法的特点

2.1疗法特点

2.2适用范围

展开

DSA介入融通疗法的原理

作用原理

DSA介入融通疗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它在影像学辅助下,运用的是高超的动脉插管技术,采取将药物直接注入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使血管扩张、痉挛解除,并溶通血栓阻塞,从而改善股骨头的血运,这一治疗方法,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以为药物的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核心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无论何种内科方法,都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为目标。DSA介入融通疗法通过超选择插管将具有溶解血栓、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内,以达到改善患肢股骨头的血供、继而增加侧枝循环和疏通股骨头营养血管、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及破骨细胞吸收的作用,使坏死骨逐渐吸收、新骨不断形成、股骨头得以修复。

作用机制

DSA介入融通疗法治疗的股骨头的效果主要来源于选用药物的局部作用,在药物选择上,一般包括有溶栓、抗凝、扩张血管和改善局部循环等4到5种药物混合,多种药物有利于从多个途径上切断、逆转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程。

DSA介入融通疗法的特点

疗法特点

DSA介入融通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安全可靠、不开刀、损伤小、体表不留痕迹、病人痛苦小而易于接受、适应症广而无绝对禁忌症、疗程短、见效快、疗效显着、可重复性强、对人体组织器官无形态破坏、并保留正常功能等优点。

适用范围

概括的说,DSA介入融通疗法适合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对于坏死已达Ⅳ期的病人,由于这一时期的病人已经达到了致残的程度,通过DSA介入融通疗法可以减轻疼痛,却难以改变股骨头的形态,也达不到治愈的效果。因此,DSA介入融通疗法的最为适应的是股骨头坏死I及II期的患者,其它时期的患者可以视患者的患病情况,考虑关节置换手术彻底根治,所以患者朋友首选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诊断,以便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

DSA介入治疗

DSA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是通过经导管直接将大济量溶栓要物和扩张血管要物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中的原理来治疗的,从而较长时间维持局部要物高浓度,使病变血管变得通畅、应急血管开放,血供从而达到增多的效果,继而增加侧支循环和疏通股骨头养血管,并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使坏死骨质逐渐被吸收,新骨慢慢形成,从而坏死的骨头得以修复,疼痛缓解,症状改善。

概括的说,DSA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适合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对于坏死已达III期及IV的病人通过介入疗法可以减轻疼痛,却难以改变股骨头的形态,也达不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对股骨头坏死介入疗法的最为适应的是股骨头坏死I及II期的患者。患者朋友们应多了解一下这种方法适用的病情,以便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

DSA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过程为:

第一步:经皮穿刺插管。

专家在DSA血管造影机监视下,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尖刀片顺皮纹挑开皮肤2mm,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过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或4Fcobra导管分别超选入患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和闭孔动脉。

DSA血管造影机可以协助专家在全电脑可视影像下,同步、清晰的知道患者的血管走形,血管数量,病变部位,血流速度等,为介入疗法提供更为精准的图像和数据信息。

第二步:血管造影。

插管插入股骨头处,即注入显影剂。通过影像,专家迅速掌握股骨头周边的血管分布、病灶部位(在电脑显示屏上十分清晰)。

第三步:灌注治疗。

经造影证实后,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导管超选择性捅入患侧的靶血管内,主要是旋股内侧动脉内,灌注扩张血管、溶栓及低渗性药物,溶解脂肪栓子、中性类脂质球联合栓子,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股骨头血供:扩张血管及低渗十药物疏通关节区微血管和股骨头的营养血管,增加侧支,使缺血骨及部分坏死骨重新恢复血运,坏死得到修复。

词条标签: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微创治疗

微创介入技术成肿瘤治疗新趋势

对于不适合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某些实体性肿瘤患者来说,采取微创介入技术,可以在保留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字:微创

介入

肿瘤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继续追求,还是任他逝去?

作者:上海交通大医院,施仲伟。转载请注明。

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上,一场关于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的学术报告吸引了众多专家的
  据了解,临床确诊的肿瘤患者多数处于中晚期,仅有不足20%可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只能带瘤生存,接受姑息性治疗,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生活质量较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以其创伤轻微、副反应小、针对性强、康复快等特征,成为公认的中晚期肿瘤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现今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刘院生院长说,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除了血管疾病的治疗就是在肝癌等肿瘤疾病治疗当中,应该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肿瘤药物的不断进步。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导引下,采用血管栓塞化疗、射频、冷冻等消融等技术方法,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肿瘤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使其失去供给养分的来源,从而“饿死”肿瘤;将高浓度的抗癌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杀死”肿瘤;通过氩氦冷冻技术,用零下140摄氏度的低温氩气“冻死”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创口仅为2毫米左右,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80%的肿瘤患者可以接受治疗。


  专家表示,对于高龄早期前列腺癌、良性肿瘤子宫肌瘤、肝血管瘤甚至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根治的效果,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肾癌、胰腺癌等肿瘤,通过微创介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并有助于提高改善生活质量。

肝左叶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多刀头)案例

左侧颞叶脑胶质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案例

巨快型肝癌,药物保护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案例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放疗支架置入术。案例没错!这种微创介入技术让“脑梗偏瘫”患者竖起了大拇指...

年12月30日晚

当别人都在满怀期待

准备迎接年的到来时

医院的外三区陈利涛主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奋斗

终于圆满完成揭西县第一例

微创介入取栓术

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

不仅及时缓解了患者病情

而且填补我县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惠及更多揭西百姓

▲经过介入治疗,成功取出患者脑中血栓

诊断为“脑梗死”情况紧急

年12月30日下午,家住河婆,今年76岁的彭大爷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家属发现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紧急接送至我院急诊,为进一步治疗,彭大爷被送到外三区神经外科。陈利涛主任在综合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后,诊断为“脑梗死”,遂紧急与张丽兴主治医师等组成介入手术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了治疗方案,建议家属为彭大爷行“微创介入取栓术”

▲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取出血栓

▲经过介入取栓手术后,彭大爷脑部造影可见,血管畅通

手术效果良好病情得到极大缓解

▲手术效果良好,彭大爷右边手脚已经能动了

▲彭大爷及其家属纷纷为陈利涛主任竖起大拇指

县电视台采访视频

介入技术,让晚期肝癌一年生存率达70%全球超一半的肝癌患者在中国,而我国肝癌患者一半在江浙沪地区。而一直被称之为“癌王”的肝癌也是江苏的优势品种,在江苏“夺命癌”的排序中,肝癌始终排在前三。对于它的治疗方法,医学界的专家们一直在探索。昨天,记者从在南京召开的“中国介入医师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了一个好消息,不断发展的介入技术可以让晚期肝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达到70%以上。介入成肝癌晚期患者“新希望”介入治疗是采用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很多疾病的首选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副会长、医院院长、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滕皋*教授说,肝癌被称为“癌症之王”,在江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胃癌,均排第3位。“肝炎-肝硬化-肝癌”通常是肝癌发展的三部曲,这个过程平均需要10年。我们中国肝癌发生率高是因为乙肝造成肝硬化,乙肝目前还是居高不下,丙肝也是不断攀升,现在很多人有喝酒抽烟等坏习惯,也是肝癌的诱因。滕皋*介绍,目前我国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技术是国际领先的。“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把肝癌的血管堵掉,叫栓塞化疗术,我们也可以把放射性的粒子送到肿瘤里去,肝癌的介入治疗一年生存率在70%以上,两年生存率在40%-50%,如果不采取介入治疗的话,肝癌一般在6个月左右死亡。”滕皋*教授告诉记者,中晚期肝癌中,80%可以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也可介入治疗“中国的介入疗法虽然起步晚,但目前已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某些发病率高的病种上,介入治疗水平更处领先地位。一些人跑到欧美国家去做介入,完全没有必要。”子宫肌瘤,对于女性来说,再正常不过了,35岁以上女性,几乎有1/3的女性有子宫肌瘤,很多人去开大刀或者微创手术,其实,子宫肌瘤用介入治疗法也非常不错。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施海彬教授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手段是很多的,比如,用微创手术把肌瘤摘除,或不得已把子宫拿掉。但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在不动刀子的情况下解决病痛,子宫也可得以保留。“我们是从股动脉进去,插管进去,然后到两侧的子宫动脉,把子宫动脉用这种颗粒把它堵掉以后,它不就缺血坏死,坏死以后,它就缩小了,实际上是从血管途径,把肌瘤的供血阻断以后,它会缩小、萎缩,因为大了以后会引起出血,那么缩小以后,这些症状缓解就可以了,因为它是良性的,小的肌瘤不需要赶尽杀绝,对病人来说,带瘤生存,没有危害。它的最大优势是不需要动刀子,恢复很快,第二天可以下床。”哪些疾病可用介入治疗?到底哪些疾病可以用介入治疗?患者往往摸不清头脑。施海彬告诉记者,除了心脏疾病外,介入可应用于数百种疾病治疗。医院介入科去年共完成了台介入手术,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排名前三的病种分别为:肝癌、脑血管病和梗阻性*疸。“在我们科里面,最多的是肿瘤,肝癌最多,第二位的是脑血管病,另外就是梗阻性*疸,即肿瘤压迫胆管引起的梗阻性*疸等,病比较杂。”施海彬指出,目前,介入疗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医院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的知晓率较低。另外一个瓶颈是高水平的介入医生相对较少,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名介入医师,与庞大的患者群体相比,数量远远不够。本届年会以“培训和规范”为主题,为的是在保数量的同时也保质量。滕皋*教授认为,质量的把控可能更重要。“将来我相信,医院也需要介入医生,但是不是有必要都做高难度的介入手术?那可能未必,但对于一般的救命手法,比如出血要止血或者像肿瘤的介入,他必须得能做会做。通过介入手术的分级,医院做不同的手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介入技术将让脑血管病的内外科界限更模糊

编者按

年8月17~19日,第三届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在医院郑东院区隆重召开。因天气原因,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教授未能参会。近日,他特地在北京接受了医维讯的专访,就颅内支架发展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规范培训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在采访中,缪中荣教授特别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神经内科还是神经外科的医生,都可能会去做介入,未来脑血管病的内外科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医维讯: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的一个特点是聚焦了研发和临床应用,让支架研发者、临床使用者同台交流。作为支架取栓技术在国内的率先推广者,能否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在颅内支架研发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缪中荣教授

取栓支架虽然也是颅内支架的一种,但目前在我国更广泛应用的颅内支架主要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方面的支架。目前,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面,我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不是因为我们的研发做得好,而是手术数量世界最多,每年大概要做上万例的手术。而且,我国的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相关的研究都认为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是高风险手术,而在我们国家,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比例并不高,只有4%左右。虽然手术做得最多最好,但在国际上,我们的地位还并不高,主要是研究还没有跟上。由于我们发表的数据只是多中心的登记研究,没有大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以还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相信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从支架材料的研究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面。目前专门做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有两款,一个是美国史赛克公司的Wingspan系统,是自膨式支架,另一个就是我国的微创公司年推出的Apollo球扩支架。球扩支架和冠脉支架一样,是裸支架。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颅内动脉狭窄支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中的可开发空间还很大。因为大家知道,心脏方面的支架产品有上百种,但颅内支架现在只有两款。

从颅内动脉支架的发展看,也在借鉴冠脉支架的发展经验,目前在祼支架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药物支架的研发。现在我们已经有两款颅内专用的药物洗脱支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一个已经做完了,另一个马上也要结束。所以,随着大型临床证据的发布,我想颅内动脉支架可能会像冠脉支架一样,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也会出现更多的药物支架。

另一个发展比较快的产品就是取栓支架。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在指南中推荐级别相比,目前支架取栓已获得缺血性卒中的最高级别推荐,这就意味着出现大血管闭塞,首先就要考虑进行取栓。所以,现医院和医生在开始开展取栓治疗。据初步估算,我国每年需要接受取栓治疗的患者大概有万人,即使部分开展达到1/3,5年内能达到30多万,也是一个很大的数量,随着治疗量的增加,研发自然也就会跟上去。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不下10家企业在开发取栓支架和相关的导管产品。而且取栓治疗的数量上去以后,这个支架的数量,颈动脉狭窄支架也会上去,因为在取栓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患者动脉狭窄。所以,这两种支架将来有望一起发展,前景非常好。

医维讯:目前,医院还是将静脉溶栓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最有效的手段,医院认为应在静脉溶栓无效的情况下再启动取栓程序。对此,您认为支架取栓能否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流治疗方式?

缪中荣教授

静脉溶栓作为最高级别的推荐,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还是最高级别推荐。但这一治疗手段受时间窗的限制比较大,一般不超过4.5小时。事实上,将静脉溶栓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首要救治手段的观念实际上现在已经变了,随着技术的发展,支架取栓肯定是将来的主要治疗,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溶栓则是取栓的辅助治疗。从国际上的急救流程看,医院,符合取栓条件的,首先就要考虑取栓,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下,可以先进行静脉溶栓,再进行取栓。医院和不具备取栓医院,还必须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患者在进行静医院做取栓,是现在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医维讯:虽然动脉取栓术效果非常好,但由于脑卒中介入技术是高风险手术,规范脑卒中治疗的关键适宜技术尤其重要。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对于更好地开展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您都有哪些规划和设想?

缪中荣教授

规范脑卒中治疗实际上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现在已经做了两年的培训与推广。其实,一个好的技术来了以后,大家都是争相去做,这就存在着一个技术的规范问题。如果医生经验不很充分,医院的条件不是很好,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就会增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会就有义务来做这一技术的规范和培训,把成熟的经验逐步地进行传播。但神经介入的操作风险很高,不是参加一个学习班就能学会的,所以将来我们会开展相关的取栓资质认证,比如要求医生必须经过一年的神经介入基本操作训练,再来进行取栓的培训,这样效果就可能会更好。

在对医生进行培训的同时,医院进行整体的培训。因为取栓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作的工作。对于取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医院,急诊科不能有效接诊,检验、影像等科室不能提供高效检查,每个环节只要出现延误,就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这种培训不但要针对专门从事这个职业的医生,还要针对与他相关的所有的学科的医生,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要加强对老百姓的培训。其实,对于老百姓进行科普实际上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如果得了这个病,需要这个技术来给我做手术。否则,我们现在的情况经常是病人来了以后,你要跟他解释半天他还不信任,给这个亲戚那个朋友打电话,并不断询问是否安全,有时一耽误就是两个小时,实际上把最好的时间耽误过去了。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一来就说是来取栓的,这样工作就很好开展。我想,将来这种状况会越来越好。

医维讯:在卒中治疗方面,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出血性卒中由神经外科管理,缺血性卒中由神经内科管理,但是随着神经介入不断发展和临床患者实际需求的变化,非常需要在管理上打破这种壁垒。现在医院开始打造综合性的神经介入中心,您认为这是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神经介入中心的发展,您认为重点要抓好哪些方面?

缪中荣教授

这要从历史说起,中国的神经介入最开始是凌锋教授、吴中学教授等神经外科大夫在上世纪80年代最早开展的,一开始做的都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培养的也都是神经外科医生。到年的时候,大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也能通过介入进行治疗,就有越来越多的神经内科医生也开始做介入,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按照现在的治疗体系,病人主要集中在神经内科。而且随着经验的增加,一些神经内科的医生发现不但动脉狭窄自己可以做,动脉瘤、出血性脑血管病自己也能做。而之前经过培训的神经外科医生,遇到有合适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他也能做介入治疗。因此,在神经介入的未来发展中,我们没有必要去限制到底应该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还是介入科医生来开展这一手术。而要做的是进行资质的限制,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学科的医生,只要有资质就可以做神经介入手术。

医院来讲,也是这样的。原来有一个科室专门做缺血,另一个科室专门做出血,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就不太合适。因为其实我们现在知道,越来越多的动脉瘤栓塞要靠支架,原来做狭窄的医生使用支架的能力强,做动脉瘤放支架其实不难,而做出血的大夫,在进行栓塞时,越来越多的在用微导管,而我们取栓,实际上就是用微导管,他来做取栓也没问题。现在,在我们这个团队,是既有内科医生,也有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医院李天晓教授的团队,也是同样既有内科医生,也有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这说明发展规律是一样的。因此,我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科室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而且,很可能和心脏介入一样,随着技术的熟练,在脑血管病方面,可以进行介入治疗的领域也会进一步拓宽,更多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来治疗。

肌骨超声介入技术WORKSHOP暨会上可视化康复分论坛隆重召开

年3月29-31日,在大会特邀协办方全国肌骨超声应用协作组的组织下,以及技术支持泰瑞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肌骨超声介入技术WORKSHOP在广州隆重召开。

自年8月在成都第一次大规模举办肌骨超声培训班以来,这已经是第六届肌骨超声培训。本次培训阵容空前强大,培训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基础知识方面,由超声专家培训1天半;临床应用方面,由康复专家培训1天。此外,大会还特意安排了台湾复健理事会前任理事长、医院的邓复旦先生,分享台湾的康复肌骨超声应用经验。

3月29日:第一天培训精彩内容

培训第一天。由超声界专家、医院的郭瑞君主任领衔,郭教授的开篇课题目为《肌骨超声及其在康复医学的应用》;医院超声科的王月香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基础超声的基础理论》;接下来,医院的崔立刚主任,进行了《肌骨超声在肩和肘关节的应用》培训;第一天的最后一讲,由医院的刘红梅主任分享《肌骨超声在膝和踝关节的应用》,为第一天的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泰瑞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培训提供了全新的USMARTT系列触摸屏超声,学员们随时可以练手复习,更方便于学习和巩固知识。

3月30日:第二天培训精彩内容

培训第二天。上午,医院超声科的资深专家陈定章,为大家奉上他的拿手好戏《外周神经肌骨超声成像》,学员们受益匪浅;上午的最后部分,医院的宓士*院长和马秀清教授,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培训,并进行了精彩的手术演示。

下午,大咖云集,康复界专家进行了应用方面的培训。来自中山三院的窦祖林主任,为大家带来《超声引导肉*素注射技术》培训;医院的马超教授,主讲《超声引导腰部注射技术》;第一届培训班学员,医院的梁英主任,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超声引导下肩关节介入治疗》,第二天培训圆满结束。

3月31日:第三天培训精彩内容

培训第三天。上午,也是第一届培训班学员,青医院的李铁山教授,为大家讲解《超声引导下肌筋膜疼痛治疗》,内容生动有趣;来自中山二院的杨海云教授,带来了《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培训。最后一讲,也是整个培训的压轴大戏,留医院的邓复旦先生,他的精彩分享是《膝关节超声检查》。至此,本次培训顺利结束。

两天半时间,有13位顶级专家参与培训,为历次论坛之最。

4月1日:可视化康复分论坛精彩分享

年4月1日下午,肌骨超声被大会列为可视化康复分论坛开讲。开课前,全国肌骨超声应用协作组举行了正式成立仪式。岳寿伟候任主委主持剪彩,两位领导人*东锋教授和郭瑞君教授先后致辞。

在分论坛上,由9位教授分别介绍了肌骨超声在康复科的新应用和进展,依序为:

郭瑞君教授:《超声医学—康复医生的第三只眼晴》

窦祖林教授:《肌痉挛疑难病例超声引导肉*素的可视化注射》

邓复旦教授:《在退化性膝关节病患使用引导注射治疗的新进展》

李铁山教授:《肌骨超声在肩关节疼痛康复诊疗中的应用》

李乐教授:《肌骨超声用于减重训练康复评估和临床研究》

鄂占森教授:《正常人腰背部骨骼肌肉系统的高频超声检查》

卢漫教授:《冻结肩的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

朱贤胜教授:《超声对膈肌运动功能的评估》

*怀教授:《超声引导下脑卒中肺康复》

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学员、听众,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整个分论坛举办非常成功,气氛热烈,并圆满落幕。

心梗急症介入技术,为病患带来“心”健康!病例一

影像资料来自介入放射科导管室

男,58岁,因“胸部不适1月余,突发胸痛1小时”急诊收入我院心内科。心电图检查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立行急症支架置入术,患者转危为安。一周后复查心脏彩超显示,该患者几乎没有明显心肌受损的表现,康复理想。

病例二

影像资料来自介入放射科导管室

女,65岁,平常偶感胸闷,稍候自行消除。于夜间因“突发胸闷、左肩背部剧痛伴晕厥20分钟”来院急诊。做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搬运病人由急诊科至介入导管室,行急诊介入造影检查示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与家属沟通后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胸闷背痛立即缓解,后痊愈出院。

病例三

影像资料来自介入放射科导管室

男,61岁,2年前因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1年前自行停药。本次因“胸部压榨性疼痛伴大汗淋漓1小时”急诊来我院就诊,做心电图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见右冠状动脉远端支架内%闭塞、中段80%狭窄,急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一小时后手术结束,患者胸痛胸闷顿时减轻,症状缓解。

男,61岁,2年前因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1年前自行停药。本次因“胸部压榨性疼痛伴大汗淋漓1小时”急诊来院就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见右冠状动脉远端支架内%闭塞、中段80%狭窄,急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一小时后手术结束,患者胸痛胸闷顿时减轻,症状缓解。

此前,医院做过两次心脏支架手术,为什么“心堵”的总是他?

病例四病例五

……

据了解,猝死的病人80%以上是冠心病引起的,像大家熟悉的明星高秀敏、侯耀文都是因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心脏性猝死。

急性心梗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而且需要及时、正确处理的急症,其原因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大量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人的心肌细胞坏死后不能再生,并能诱发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性造成猝死。因此,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诊治,抓住6~12小时的“时间窗口”非常重要。及早打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尽可能让更多的细胞“活”起来,让心梗患者活过来,医院尤其是心内科团队急救能力与业务素质的综合考量。

今年以来,医院在多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加大对心内科专家配备、设施保障、技术创新及团队打造的支持力度,进*心梗急症介入技术领域并作为常规手术独立实施,挽救了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显著改善了他们的预后,开创了区域治疗心脏疾患的“心”纪元。

对于心梗急症病人来说,以往因转院途中颠簸及时间延长带来的风险得以减少;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能赢得宝贵先机挽救病患因心梗而坏死的心肌细胞,稳定病情并提高抢救成功率。一举两得的“心”技能,为海阳许多患者的“心”健康带来“心”福音。

敲黑板,心内科主任王艳霞主任医师如是说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是一种较安全可靠的微创诊断技术。它通过特定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桡动脉或股动脉至左右冠状动脉口后,注入造影剂,将主干及其分支血管腔清楚显示出来,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再决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治疗或是外科冠脉搭桥治疗)。

支架置入则是针对冠心病急性心梗治疗的介入手术。如供应心脏血液和氧气的血管狭窄或达70%以上乃至%堵塞,会严重影响心肌供血致心绞痛、急性心梗,重者还会危及病人生命造成猝死,此时置入支架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是否置入支架是因为病人的冠状动脉发生了问题,是病情需要,是药物治疗困难了才需要支架手术治疗,而不是心内科医生随便就能给病人放置支架。

再敲黑板,心内介入专家宋福春副主任医师如是说

掌握心脏介入技术,颠覆了传统医学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应成为心血管专业医师的一项基本功。

在没有这项技术之前,心内科医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纵有大量的临床案例、丰富的诊治经验及严谨的病情观察做技术支撑,“盲人摸象”的弊端还是难以克服,因为没有血管造影检查,谁也不知道病人冠状动脉堵的有多么厉害、危害程度有多么高。

如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让心内科医生有的放矢,通过介入技术直捣病变部位,尽早开通冠脉堵塞并迅速解决问题,这是较之从前巨大的进步与收获。

小编不敲黑板,但也有话说

医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可预见性,但疾病的发生大多有其规律可循。

譬如,冠心病预防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要良好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要适当如慢跑、快走、游泳、打太极等中等强度体育锻炼。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冠心病支架置入的病人,术后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

而病例三中屡屡“心堵”的患者,有糖尿病却管理不好自己的饮食,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支架置入手术后,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便擅自停用相关药物长达一年之久。

这说明,医术高超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并不能成为患者的保护伞,只有爱护身体、重视健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安全,让生活更有质量更美好。

这一点,至关重要!你才是拯救你自己的救世主!

所以,为了您的“心”健康,请迈开腿、管住嘴、平衡好心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