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主编
穆士卿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每年进行诊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等神经系统血管病余例。并通过血流动力学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四十余,其中二十余篇被SCI收录。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治疗组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五项。
第29期
作者:*文甫*王坤霍晓川穆士卿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医院)
病情简介
患者,女,56岁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3周。现病史:3周前因“醒后头晕、右半身麻木”医院就诊,行头颅磁共振示左侧丘脑梗死,左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CTA:左侧大脑后动脉远段动脉瘤。住院治疗(具体不详)后头晕缓解,左半身麻木减轻,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住。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否认吸烟史。体格检查BP:/87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桡动脉搏动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半身痛觉减退,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凝血四项及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及胸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病后外院头部CT(图1)图1发病后外院头部磁共振DWI(图2)FLAIR(图3)图2图3发病后外院头部CTA(图4)图4本院DSA-左椎动脉正侧位造影(图5)图5
术前诊断
左侧大脑后动脉P3段夹层动脉瘤
脑梗死
手术指征
颅内夹层动脉瘤,缺血事件及出血风险高
手术方案
左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置入
手术器材
8F短鞘cm泥鳅导丝多功能导管6FCOOK长鞘(90cm)5FNavien(cm)Synchro-cm支架微导管(Marksman)PED--30
术前讨论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我院DSA进一步明确诊断,根据影像学表现考虑夹层动脉瘤。瘤体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破裂出血风险高,故计划行左侧大脑后动脉密网支架置入。相关风险:血管破裂出血,穿支事件,栓塞事件。手术过程简述1、全麻满意后,常规消*铺巾,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置入8F动脉鞘。泥鳅导丝及多功能导管带领长鞘(6FCOOK90cm)至锁骨下动脉近端,泥鳅导丝带领中间导管(5FNaviencm)至V2远端,行椎动脉造影:左侧大脑后动脉P3段夹层动脉瘤(图6)。图62、微导丝(Synchro-cm)携支架微导管(Marksman)进入左侧大脑后动脉,同时跟进中间导管至V4,微导丝小心通过动脉瘤并超选进入顶枕动脉(图7)。图73、支架微导管(Marksman)沿微导丝小心前行进入顶枕动脉。退出微导丝(图8)。图84、经支架微导管(Marksman)输送支架(PipelineFlexPED3.0×30)并精准释放在左侧大脑后动脉,完全覆盖动脉瘤(图9)。图95、椎动脉造影及DynaCT确认:支架打开良好,贴壁良好,载瘤动脉及远端血管血流通畅(图10)。结束手术。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呼唤应答,对答切题,言语清楚,视力、视野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图10
心得体会
1、大脑后动脉P3段夹层动脉瘤出血风险高,载瘤动脉闭塞是常用介入治疗选项。但此例患者患侧大脑后动脉发达,且位于优势半球,载瘤动脉闭塞很可能导致较大范围梗死,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血流导向装置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重建载瘤动脉血管治疗动脉瘤,且不影响远端血供。
3、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后动脉P3段夹层动脉瘤,路径较远且迂曲,分支血管多,经过重要穿支多,血管管径较小,支架到位、释放及释放后支架推送杆回收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本病例预先处理血流导向装置头端,完满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4、血流导向装置术后并发症必须重视,本病例给予双抗及肝素治疗,并应用激素预防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