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沿脑袋里长ldquo炸弹rd [复制链接]

1#
他的脑袋内有“不定时炸弹”!最近有一位50岁患者来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诉说反复头痛,医生开具颅脑磁共振检查,一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一脸蒙圈,平时身体挺好的,这是咋“长”出来的?患者立即办理了入院,神经外科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治疗方法后,制定手术方案。完成术前评估后给予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使用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致密栓塞,造影动脉瘤完全不显影。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两天后可下正常下地活动,三天后就出院回家休养。与此同时正好同学“老同学,我妈妈脑袋里发现一个动脉瘤,医生告诉我那就是颗炸弹,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是不是真的?不会是吓唬人得吧?”对于类似的问题我都是直接告诉他,这不是吓唬你。为什么这么说呢?颅内动脉瘤是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颅内动脉血管壁的瘤样异常突起,该处的血管壁薄弱,弹性差,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因此常被形容为“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可以说是非死即残。从上面这张CT检查可以看到,出血严重时颅内可见大量出血影像,同时患者深昏迷。造影证实,元凶就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一旦发现颅内动脉瘤请不要恐慌,找神经外科医生就诊咨询。(神经外科李建斌)颅内动脉瘤是只什么*?颅内动脉瘤如何形成的?颅内动脉瘤实际上不是肿瘤,而是颅内血管壁的异常囊性膨出,它类似于汽车轮胎,薄弱处慢慢鼓出来的小泡。当颅内血管壁的某个局部薄弱点在一定压力的冲击下,尤其是高血压情况下慢慢地突出,增长、变大,最后形成颅内动脉瘤,称为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它多数是先天发生的,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占整个颅内动脉瘤的80%~90%。当然这个薄弱点还与血管本身的病理状态有关,如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和吸烟等。国人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约7%,并不少见。颅内动脉瘤最大风险是什么?颅内动脉瘤最大风险是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出血近期内会出现再出血。破裂出血的年发生率约9/10万人口(绝大多数为未破裂动脉瘤-UIA),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30%-45%%和50%。一般1/3病人死亡,1/3病人致残,1/3病人可以治愈。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式是开颅手术,从动脉瘤外部到达病变,最后夹闭瘤颈,将动脉瘤隔离在正常血管之外;第二种方式是血管内治疗,最通用的方式是针对窄颈动脉瘤的固体弹簧圈栓塞,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插管直达动脉瘤内部,然后引导弹簧圈填塞到动脉瘤内部,直至完全填满,并将动脉瘤与正常血管完全隔离,达到同样防止再出血的目的。动脉瘤患者存在两种手术方式:开颅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开颅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高,但复发率较低;而介入方式属微创手术,并发症较低,但复发率相对较高。目前有一种共识,就是对动脉瘤患者,对于从技术上既可行开颅夹闭又可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患者,神经外科医生建议介入治疗。偶然发现为破裂动脉瘤,咋办?偶然发现的未破裂动脉瘤并不少见,未破裂动脉瘤不同于破裂动脉瘤,进行手术干预者只是少数。判断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是重中之重。未破裂动脉瘤自身有一定的破裂风险,一旦出血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手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存在一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疾病自然风险和手术风险。哪些类型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需要手术干预?●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尽早治疗,以避免症状继续加重,危及生命;●对于直径5mm的无症状未破裂动脉瘤建议进行干预。如动脉瘤直径5mm应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判断,对于伴有子囊、多发、位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后循环、预期寿命10年、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长期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动脉瘤患者推荐积极干预;●未治疗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动态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形态改变者,建议进行干预;●由于患有未破裂动脉瘤导致患者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可适当放宽干预指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发现颅内动脉瘤,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高血压是动脉瘤破裂危险因子之一,对于高血压病人应当控制好血压。●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注意调整血糖血脂等,保护好血管。●随访观察,采用CTA或MRA密切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如稳定则可将随访时间由每半年一次转至每1-2年一次。●同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动脉瘤破裂的诱因:焦虑、紧张、激动、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等。颅内动脉瘤偶然发现其实很常见,并不用特别担心。确定破裂风险是首要的事情,如果选择随访观察,生活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其实这些细节也是督促自己更健康地生活,定期复查不能忘!

综合/神经外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