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颈动脉彩超”检查已成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必查项目,筛查颈动脉可以更早地、更有效地预防“脑中风”。很多人做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上写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少毫米乘多少毫米大小”。很多人看到报告都会非常紧张:“这个斑块会掉下来吗?”“我这个颈部血管会堵上么?”“能不能吃药把这个斑块消掉?”下面给大家一一解答。
一、何为颈动脉斑块?
答
-----人类变老的自然属性
颈动脉是脑部提供血液供应的主要动脉,因其位于颈部、位置表浅,现已成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常用的检查部位。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下简称IMT)约为0.8mm~1.0mm,当其数值大于1.0mm就被称之为IMT增厚,当其数值大于1.3mm则称之为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IMT增厚和程度较轻的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是机体老化的自然属性。据国内部分地区调查,50岁以上老年人若是体检,其检出率大约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对于冠心病、糖尿病和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往往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
二、为什么会发生颈动脉斑块?
答
-----高血压等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血小板聚集,使胆固醇、脂质沉积下来,加重管壁粥样斑块的形成,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颈总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内膜更易受损,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常见地方。
除了高血压,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子还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糖异常升高、缺乏锻炼、身体内经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饮食不健康等。
三、颈动脉斑块形成很危险吗?
答
------是的
许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等。事实上,颈动脉斑块整块或部分脱落后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栓塞。若是小血管堵塞会为日后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埋下祸根;大血管堵塞会导致突发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堵塞时间短会出现言语不清、头晕、肢体麻木或者无力等症状;堵塞时间长或颈动脉斑块破裂出血会引起颅内动脉闭塞,导致严重脑梗死。
五、颈动脉斑块如何治疗
答
-----三种方法
(1)药物治疗: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狭窄,首先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时应该服用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即使有症状的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也只需要内科药物治疗。
(2)介入或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开刀手术)或放置支架(微创手术)是处理颈动脉斑块的两大手术方法。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年发布的《中国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认为,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3)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医生建议吸烟者立即戒烟,同时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降低酒精摄入量,严重颈动脉狭窄者应戒酒;肥胖者通过平衡饮食、锻炼和生活方式改变等途径来减肥,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为18.5~24.9kg/m2。此外,能正常运动者,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
转载自济医附院健康管理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