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白癜风哪治得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昨晚,陕西一对医生夫妇写给5岁女儿的“亏欠信”在朋友圈刷屏。
“当别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倾听着各种公主王子故事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是在父母身边,听着妈妈讲的神经科的各种疑难杂症如何费力查清、有效诊治;听着爸爸讲的手术台上动脉瘤夹闭过程中大出血抢救的惊心动魄……”
“当别的孩子为了不去幼儿园大喊肚子疼或‘我难受’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用装病这个办法骗到同情不去幼儿园。甭管孩子愿不愿意,她内心中的感受永远是即使我生病了,不管有多难受,父母才‘不会’在乎!”
△5岁的小女儿(图/华商报)
“我们更想告诉孩子,再也没有人比你的医生父母更爱你,只因为他们从事着要用心去奉献、要用爱去温暖的职业,他们没法把对你的那份爱全身心地奉献给你,也许你会像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最终你也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但现在的你却像风吹大的孩子……”
“像风吹大的孩子”……这对医生父母对5岁女儿的内疚与期许,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引得很多人“泪目”。
△医生夫妇朋友圈发文感慨亏欠孩子(图/华商报)
卸掉社会身份,当我们回归家庭时,都只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而对医护人员等特殊的人群来说,这种“回归”往往因为持续激增的病患而无限地推迟。
前几日的西安大雪成了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一剂良药,医院儿科急诊的病患一度少了七成。而告别大雪后的1月8日21时,急诊大厅里排队的家长,又重回高峰。
“接诊10个小时,累到站不起来”
郭爽儿科急诊医生
从下午4点到晚上9点,郭爽一直在接诊,没离开过座位,没喝一口水。
时间,对急诊科的人来说太宝贵。不喝水,避免上厕所耽误时间。
两周前郭爽的一位同事被投诉。那位医生在就诊时着急去了趟卫生间,家长急了,说为什么轮到我家孩子了医生要去厕所?
△深夜的儿科急诊(图/小卷)
看诊的时候,郭爽语速也很快,怕耽误时间。
“注意孩子的用药量,不要乱吃药,治感冒的怎么能用来退烧……”她一边给家长叮嘱注意事项,一边快速在键盘上敲处方,往往话音未落,处方单已经打印出来了。可通常担心家长没记住,她递过处方单之后还会再重复强调一次。
“每个家长都很着急,说话一定要拣重点,后面还有很多孩子等着呢。”10分钟里,郭爽接诊了两个孩子,这期间还接待了4位家长的咨询。
△深夜的儿科急诊(图/小贝)
多数时间里,家长们都能够理解医生的忙碌。但冲突总在所难免。郭爽遇到过许多次家长质问医生,为什么孩子打了针还发热还没好?或是父母抱着因高烧而哇哇大哭的孩子方寸大乱冲进诊室质问,怎么看个病这么慢,医生你在磨蹭啥啊?
在郭爽看来,很多摩擦其实是科普知识缺失造成的。
感冒、发烧,是冬天孩子的常见病。“经常有孩子发烧到38/39度,家长一来就要让孩子进急救室。如果孩子是简单的呼吸道感染,有点感冒咳嗽,没有发烧,精神状态还不错,医院,这样反而可能会激发交叉感染。”
“大家都把孩子当成心头肉,一有头疼脑热心疼得不得了,就乱了方寸。”
此前,为了缓解儿科压力,院方开了夜间门诊,24小时医生在岗。原本考虑效率和安全,儿科急诊医生23点之前只挂号40人,但高峰期病患增加,儿科医生紧缺,他们往往加班到凌晨12点之后,实际接诊人数接近人。
从去年国庆节开始,郭爽没有休过一天假,连轴转了3个月。
儿科急诊高峰期那几天,每晚夜班结束时,将近10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她一度瘫在椅子上起不了身。通宵夜班让她明显感觉都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了,健康状况远不如从前,每天下班回家之后一句话都不想说,感觉所有的话在上班期间已经说完了。
△医院儿科停诊,因医生全病倒
她的朋友圈充满了正能量和这个年纪女孩子喜欢的岁月静好。
唯有一条,她写道: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每天的太阳。
“不管白天是什么身份,
在这里就只是一个家长”
她的两个孩子分别为2岁和8个月
深夜的儿科急诊输液大厅里,没人玩手机。家长举着吊瓶时刻盯着输液进度,排队的父母们急得满头是汗。
有个妈妈穿着家居服运动鞋陪孩子从下午3点挂号检查打吊瓶直到夜里11点。有个爸爸怕孩子病得难受举着手机给他放动画片,一个多小时一动不动。
△深夜的儿科急诊输液大厅(图/小卷)
20时10分,一对父母带着俩孩子从高陵开车赶来。两岁多的发着高烧,八个月大的得了肺炎。母亲韩梅(化名)抱着塞满孩子日用品的大包挤进诊室,问治疗方案的时候哽咽了。
当听医生说“两个孩子一定要隔离开,防止交叉感染”时,韩梅有点儿愣神,两个孩子都生病,没办法彻底隔离啊。医生耐着性子解释“只要能保证让孩子分房睡别一块玩”,惊慌失措的母亲才稍稍回过神来。拿处方,排队拿药,带孩子输液。
但这场问诊到这还没结束。
△全国各地近期儿科急诊都爆满(图/四川广播电视台)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韩梅去找了医生两次。一次是因为老大吊瓶要打2小时,老二闹的太厉害,咨询医生能不能先开点退烧药吊瓶回家打;一次是孩子还没等吃药就吐了,医生赶来查看了孩子情况,重新开了药。
白天,无论在这个城市里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深夜的儿科急诊大厅,你只是一个焦虑担心的父亲、母亲,看着年幼的孩子扎针时哭得嗓子都变音了,急得边轻声地哄边偷偷抹自己眼角的泪……
“如果第一针没扎上就完了……”
护士小刘95后
小刘戴一副黑框眼镜,去年7月毕业后分到儿科急诊。
我们看到她时,她正在给一对抱着发烧40度的孩子来挂急诊的家长发放体温计、询问基本情况,来确认孩子该去急诊科、普通科、还是抢救室。
过程熟练而迅速,尽管她刚刚工作半年。
△儿科急诊护士的日常(图/小卷)
和家长的慌乱无措相比,小刘显得节奏有序。她说可能是每天生病的孩子见多了,过了最初的那段手忙脚乱,已经可以理性地判断。而且孩子发烧甚至抽搐的时候,父母大多会急躁无措,她觉得自己“淡定”一些才能让他们安心。
几天前,西安一场大雪有效杀死了大部分传染源,所以眼前依然人满为患的急诊室在小刘看来算是“有点空”——比这忙得人仰马翻的时候太多了。
“这场大雪,算是救了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小刘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笑意,“前段时间才真要忙疯了,到家只想躺平不动,快2个月没见着我爸妈了。”
△“有点空”了的急诊输液大厅(图/小贝)
护士的夜班有两种。大夜班从下午5点到次日8点,小夜班从下午5点到晚上12点。
小刘值完今天的小夜班,明天去接大夜班。
小刘家在咸阳。以前上完大夜班,她会马不停蹄地往家走,接上第二天的休息,在家能待上20多个小时。同事们都说她年轻啊,还是精力足。但现在,“青春无敌”小刘也在高强度的连续加班面前败下阵来:能躺一会,比回家还不容易。
其实,哪些感叹她年轻的同事们最大的也才93年生。
在大雪之前,为了支援每晚爆满的儿科,他们的大夜班时间从15个小时变成了17个小时——下午5点到次日上午10点。但忙起来多数到家都下午一两点了。隔天的休息日也取消了。
△据央视报道,全国多个城市陆续迎来流感高峰
人少只能连轴转。
每个儿科的护士在这近乎20多个小时的连续工作面前就像压扁了的海绵。有时熬完一个通宵一个上午,走出门诊大楼,大家都会有种恍如隔世“重见天日”的感觉。
小刘说,累其实不是最苦的,就当是个体力活,最苦的是冲突来临时候的心累和委屈。
扎针和换药是最容易起冲突的的环节。
小孩血管细,一哭更难扎。尤其现在小孩病了都是全家出动,护士们被围在家长中间,几双眼睛盯着你,压力很大。
△做儿科护士压力大(图/楚天都市报)
“如果第一针没扎上就完了,没人敢扎第二针。”
多数家长会说没事没事,护士你再扎一次。但也有很多家长可能经历了排队问诊化领药耐心早就耗光了,这没扎上的一针就刚好触发了他情绪的极限,“他们会骂你骂你家人,甚至动手打人”,胆小的护士不敢扎了,只能找更有经验的“老护士”来帮忙。
小刘有个同事因为最近强度太大,长时间倒班,开始大把大把的掉头发,还自嘲跟上了“90后都开始脱发”的潮流段子。
“别看我是个保安,比医生幸福多了”
保安王战、老康
急诊大厅有两名保安,他们整晚穿梭在人群中,发生冲突了就去劝劝,更多的时候是给不清楚流程而慌乱奔走的家长们指路。
这个工作是通宵的,不能打盹。
保安王战却说,“其实我已经很幸福了,比起医生和护士,我们起码还能来回走动。”
他说每天看着一进诊室就不再出来的医生,是真心疼。他自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知道家长们不容易,但他觉得那些不眠不休连轴转的医生护士们,有时候真比男人还强大。
医院做夜班保安刚一个多月。初来乍到,赶上了儿科急诊病患最多的时候,他又震惊又茫然,以前在工厂做保安早习惯了按部就班,医院花了一个多礼拜都没适应这儿的节奏。
太忙了。
你要真以为儿科急诊的保安就是个保安,那这活儿真没法干了。
△12月25日凌晨5点,医院
除了行使保安本职的工作外,更多时候你得充当一个调解员,一个咨询员、一个安慰者。
面对焦急的家长,有时要劝解他们的冲动,有时要缓解他们的焦虑,更多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安慰。
几天前老康两岁的孩子半夜发烧,当时儿科急诊正是最忙碌的时候,他走不开只好打电话给姐姐让她医院。
那天劝着一个着急直嚷嚷的家长时,老康心里有点发酸。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医者父母心。
从另一重意思来理解,此刻眼前这个连续坐诊十几个小时的医生脱掉白袍,也只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一对年迈父母眼中疲累得回不了家的儿子女儿;这个没扎好第一针被着急的家长们团团围住的眼圈发红的护士,几个小时前可能还在撒娇让父亲做一次红烧肉……
深夜的儿科急诊,谁都不容易。
0时后,进入1月9日。西安的街头还有几日前大雪残留的痕迹。
△院内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图/小卷)
医院的时候,这里和几个小时前,没什么分别,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儿科急诊室的门永远关不紧,有人还没出来,有人带着孩子又进去。
扎针的护士抬头看看输液瓶,调整好输速后带着医用托盘疾步走向下一个孩子。
医院门口停满了等待乘客的空出租车,不断地驶离,又有车不断地加入。
一对父母开车带着不到一岁的女儿就诊,顾不得把车停在车位上,人已经蹿出来抱着孩子冲进了儿科大楼……
冷风中我们对视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只觉得眼角酸酸的一热。
作者:小贝、小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大家在读的热文
认识一下从吉林来的陕西省委副书记刘国中
说再见五路口天桥真要拆了?
老西安记忆
王永康上任一年大数据:平均每月休息0.8天
西安招人才出大招:给钱给房子女学校任意挑
特色尬镇:笑死人不偿命的“中国周城”
多图
西安高校歧视指南
高考不努力将来去隔壁
西安南门外那根烟囱的故事,其实挺传奇的
从“双一流”名单,看清陕西教育的面子和里子
小贝、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