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颅内动脉夹层治疗方案怎么选 [复制链接]

1#
白癞风初期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88013183597632&wfr=spider&for=pc

颅内动脉夹层是临床相对少见的情况,具体发病率不清。成人颅内动脉夹层发生概率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主要临床表现可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缺血事件,二者预后不同。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马宁教授,分享了颅内动脉夹层的治疗的相关内容。

根据文献报道,颅内动脉夹层伴SAH的死亡率约为19-50%,颅内动脉夹层伴脑缺血事件的死亡率约为0-3%。

颅内动脉夹层有一定的事件复发和夹层复发风险。其中以SAH为临床表现的发病后数天内存在约40%再出血风险。以脑缺血事件为临床表现的SAH,约有2-14%缺血事件复发风险。夹层复发风险约为9%。

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形态学诊断,病变可表现为:颅内动脉非分支部位梭形或动脉瘤样扩张;长节段线样或不规则狭窄,狭窄可伴有壁间血肿、内膜瓣、双腔征,也可伴局限性狭窄和梭形或动脉瘤样扩张;狭窄或扩张部位闭塞后再通。

非出血型颅内动脉夹层的治疗

1.溶栓治疗

颅内动脉夹层的溶栓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

2.药物治疗

颈动脉夹层的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疗效无显著差异。

但颅内动脉夹层存在SAH风险,部分患者可以缺血事件首发,而后出现SAH;或缺血事件与SAH并存。因此,总的来说,抗血小板治疗优于抗凝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对于颅内动脉夹层不伴有SAH或脑缺血征象时,以及对于SAH与缺血事件并存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但不适用抗栓药物治疗。

3.预后

根据文献复习,非出血型颅内动脉夹层>79%的患者残留mRS0-2分。功能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和基底动脉夹层。

4.药物保守治疗的血管再通率

根据文献复习,颅内动脉夹层所致血管闭塞的患者中,约1/2可获得完全或部分再通。颅内动脉夹层所致血管狭窄的患者中,约3/4可获得完全或部分再通。

其中,一项对名患者15个月的随访研究中,约58%的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善,30%患者血管无变化,12%患者可有病变进展。

总结

怀疑颅内动脉夹层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可予以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

但需要注意,由于颅内动脉夹层发生率较低,证据不足,时间窗内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为最优选择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满足时间窗的患者排除出血后,可予以抗栓药物治疗;考虑有SAH风险,抗栓治疗优于抗凝治疗。

对于存在前向血流减慢等低动力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治疗,但需充分考虑到血管内治疗的特点:

1.血管内干预可能引起夹层破裂;

2.扩张过程中夹层可能进一步撕裂;

3.夹层病变长度可能较大,所需支架长度可能会很长。

本文由陈慧敏根据马宁教授会上发言整理

马宁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学组全国委员,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推荐阅读:

房颤患者卒中后抗凝时机与方案选择CSATISC

缺血性卒中出血高危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CSATISC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栓治疗怎么做?这个流程图别错过CSATISC

编辑

王弘

投稿

wanghong

dxy.cn

题图

站酷海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