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旦破裂就是死亡,顺利完成这个高难度的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合肥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112/4757559.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记者吴朝香

支架上开出一个1厘米多的小孔(专业说法“开窗”),在射线引导下,从大腿股动脉处,一直运送到颈部的无名动脉,这期间,支架经过度的翻转,精准定位,到达“目的地”,确保大脑的血液供应……

“做完这个手术后,后背全湿了。”浙江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院长助理朱越锋主任医师说。

这么惊险和高难度的手术,前段时间,由朱越锋和团队共同完成:微创、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为一位40多岁的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解除“危机”。

一旦破裂,就有生命危险

40多岁的汪先生(化名)在前一段体检中,做胸部CT时,发现自己有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不过在平常生活中,他并没有察觉身体有什么异常。

什么是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主动脉从心脏发出后,向上部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的延续。一旦主动脉弓动脉瘤发生破裂,就会导致大出血,容易诱发死亡。

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支架上“开窗”

也是在这次检查中,汪先生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正是导致主动脉弓部瘤的原因之一。

汪先生这种情况,需要尽快手术。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以微创腔内修复,也可以通过开放性手术进行主动脉人工置换。因为后者手术风险比较大,所以目前多数都使用前一种方式。

“前一种方式是微创,但手术过程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朱越锋说,因为主动脉弓的位置特殊,是供应脑部组织血液的血管,一旦出现意外,脑部血供就会受影响,生死一瞬间,所以传统手术中,需要使用体外循环。

但无论从治疗成本和术后恢复来看,对患者来说,这都不算是最佳选择。

开一扇“窗”的手术方式,对医生是挑战

“有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微创但不需要体外循环,只是技术难度比较大,对医生和手术团队要求也高。”

这种新的治疗方式,不需要体外循环设备,而是通过“开窗”,也就是在支架上开个小孔,再将其精准“运送”到保障大脑血供的无名动脉(位于颈部)处,血液可以通过这扇“窗”流动,以此确保大脑的血液供应,也就是替代体外循环设备。

听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过程难度很大。

“尽管主动脉弓部腔内手术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但是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的体外开窗结合原位开窗方式,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但从患者的术后康复等方面考虑,结合我们团队的丰富经验,我们还是很有把握完成这次手术。”在和汪先生充分沟通后,朱越锋和团队一起商量治疗方案。

术前的准备,朱越锋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我们和国内同行进行了线上沟通,还在院内发起了多学科讨论。”除此之外,朱越锋还对手术进行了反复的演练,复盘每一个细节问题,“开窗开多大的孔、怎么精准定位、手术中的麻醉如何实施,我们利用支架实际操作了两三次。”

手术前一天深夜,朱越锋还在反复推敲手术中的每一个细节,为确保万无一失,还临时和麻醉师商议,在升主动脉处建立新的血压监测通道来保障手术中的精准监护。

一厘米的“窗”,精准定位

当天的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难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支架上精准开窗,并且将开窗之后的支架精准定位到“目的地”。

“支架从大腿股动脉进入,全程射线引导,从进入到最终的定位,支架还要经过度旋转,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闪失。”虽然难度很大,但因为前期准备充分,朱越锋内心倒是很沉稳。

和术前的预演一样,支架精准到达无名动脉处,部分释放支架后通过对比升主动脉和右手桡动脉的血压比值,确定开窗位置对位准确。确保大脑的血供,随后医生对汪先生的弓部主动脉瘤使用覆膜支架隔绝。然后通过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原味开窗,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在非体外循环保障下一共实现了弓部三“开窗”,非常顺利。

手术后,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不见了

手术后脱下沉重的铅衣,朱越锋才发现自己的手术洗手衣全湿透了,压力可想而知,“手术成功后那天晚上,我自己都失眠了。”

手术后马上再次造影检查,发现主动脉弓部三根主要的脑部供血血管通畅,支架位置良好。而汪先生的弓部主动脉瘤已经消失不见了。

就在汪先生手术后不久,朱越锋团队还用同样的方法,为一位70多岁的患有胸腹主动脉瘤的奶奶实施了手术,精准的实现体外四开窗,完美排除主动脉炸弹,保留的腹部内脏区供血动脉的通畅。

“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完全腔内微创治疗的方式代表了目前主动脉弓部腔内手术治疗的最高水平。对患者来说,既可以减少创伤,又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利于患者恢复。”朱越锋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