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神经外科李俊教授使用T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医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术者简介

李俊,年6月出生,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常委,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组成员。

赴德国Kiel大学研修显微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外科。以显微神经外科、介入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为专业特长:①脑血管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或显微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等;②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底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的显微手术治疗;③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垂体瘤、胆脂瘤的神经内镜治疗;④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6部,承担湖北省医药卫生重点项目2项,获得湖北省及*队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4项。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烟雾病、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在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培养研究生5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6名。

病史简介

患者,男,64岁,体检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半月余入院。入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治疗

(1)治疗策略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植入

(2)术前用药

拜阿司匹林:mg/d;波立维75mg/d;连用7天。

(3)材料及药物

Envoy6F导引导管

T-track血管重建装置-微导管

Tubridge4.5mm*45mm

造影剂

肝素

(4)手术过程

pic1-2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pic3:显示支架微导管到达颈内动脉动脉瘤远端

pic4-5:缓慢释放Tubridge支架,显影线清晰可见。

pic6:支架完全释放

pic7: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内血流明显改变

pic8:术后再次造影动脉瘤基本不显影

pic9-10:术后一周复查头颈部CTA,动脉瘤不再显影。

(5)术后及随访处理

术后药物治疗:欣维宁3ml/小时持续静脉泵入维持24小时,然后改用口服拜阿司匹林:mg/d;波立维75mg/d;术后给予甘露醇ml加地塞米松5mg1/12小时,三天后停用甘露醇改用口服激素,甲泼尼龙片8mg,1/日,服用3天停药。

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结果将跟踪报告。

术者体会

Tubridge密网支架规格型号完善,其中直径规格≥4.0mm采用64头丝编织技术,有效降低了支架短缩率。本例采用一条4.5mm*45mm规格支架,有效跨越瘤颈,支架两端良好贴壁,血流导向明显。

要全程缓慢减张释放。

关于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是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颅内外大及巨大型动脉瘤,通过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显著改变动脉瘤内血流流态,降低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使内皮细胞沿支架骨架生长,逐渐修复动脉瘤瘤颈,治愈动脉瘤,从而排除“颅内不定时炸弹”。自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ISAT)结果发布以来,介入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颅内动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对于大型和巨大型等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常规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面临手术复杂、占位效应、复发率高的难题。年,微创集团启动了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自主研发,12年来,Tubridge支架突破了密网孔支架编织等多项技术壁垒,获得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中国的神经介入领域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血流导向支架;第一个血流动力学研究;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第一个获批进入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的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