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健康杀手,它导致全球每年逾万人过早死亡,这个数字至年甚至将达万,位居各种疾病之首。在中国,约有2.9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意味着每5个成人年中就有1个心脑血管有病。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由血管堵塞引起的心梗、脑梗,致死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得到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仍有50%以上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而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就在血管。
要弄清血管是怎样一步步被堵死的,首先要认识一下健康的动脉血管。
健康的动脉血管,管壁是非常平滑的,血小板等物质能顺利地随着血液流动,不会附着其上,也不会生成血块。
随着年纪增加,血管的老化不可避免:代谢的过程中血管壁变硬,血管壁出现一些钙盐的沉积(血管钙化)。
这个生理改变并不可怕。血管有三层,即外膜、中膜、内膜,钙化如果发生在外膜的话,通常不影响供血,管腔里血流仍通畅。
但如果长期血压升高、高脂血症及年龄的增加,血管内皮会受到破坏,形成“粥样斑块”,即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从通畅到堵死只要三步
不是老年人才有动脉硬化,人从出生血管生成的那一刻,动脉硬化就开始了。这是一个正常的退化过程,本来是很慢很慢的,即便到了人80岁也不一定会得血栓。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以及一些不可抗因素,加速了动脉硬化的速度,人体内的血管开始加速发生变化。十几岁时,胆固醇就开始在动脉内皮下沉积,血管壁已经出现划痕,形成脂肪条纹。二三十岁开始,很多人已经有动脉粥样斑块。五十岁血管堵了50%左右,大部分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也不会造成动脉硬化阻塞血管,只有堵塞75%以上,才会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如头晕、心慌、气短等。心脑血管疾病隐匿性极强,一旦发病,往往会因严重的血管狭窄或堵塞而爆发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带来很大危害。
总体来讲,血管从“健康光滑”到“堵塞威胁生命”有三大步骤:
Step1
基础因素:血管内壁破损
健康的血管有弹性且非常柔韧,但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就会出现破损,就像有弹性的橡胶管用久了会发硬、出现小的裂纹和破损一样。
如果生活方式健康,导致血管内壁破损的因素会相对较少。相反,吸烟、酗酒、熬夜、高油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及不稳定的情绪会导致“血流不稳”,血管受到压力的冲击。
血压越高,血管受到的压力越大,高血压长期作用,就会使血管内壁受损、变形。
此外,血液中脂质(如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等)一旦过高,就会变成血管“垃圾”。其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后会损伤血管内壁,使其变性、坏死、脱落,进而造成血管内壁破损。
Step2
危险预警:斑块
斑块在医学上的全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很多医学专家把它比作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血管内有了斑块,一般堵塞程度小于70%时,虽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人却时刻处于危险中。
斑块的成因复杂,受众多因素影响且发展过程漫长。
一种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血管内壁损伤后,正常血管壁的内面有一层光滑的内皮细胞,当血脂增高或其他因素损害内皮细胞时,低密度脂蛋白便可乘虚进入内皮细胞。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经内皮细胞氧化作用以后,很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而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可对细胞产生损害,使吞噬了脂质的吞噬细胞积聚、变性,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中特有的泡沫细胞。当泡沫细胞堆积过多时,会粘附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并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脱落或破裂,很可能引发脑卒中、心梗、肺栓塞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长期的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增加血管中脂类物质的浓度,加速斑块形成。
Step3
随时爆发:血栓
我们可以把斑块比作饺子,有的“皮薄馅大”,有的“皮厚馅小”。
皮厚的斑块相对稳定,在甘油三酯等成分继续堆积的情况下,会持续不断地增生,使血管管腔越来越狭窄,一旦破裂会立刻形成血栓。当血栓“长大”到堵塞了血管,相应部位就会出现供血链“瘫痪”。
皮薄的斑块则稳定性差,容易因情绪等因素破裂,使其内部的脂质等内容物从裂口处流出,并随着血液“漂流”。
这些物质一旦行进到比较细的血管,就可能因通不过而堵塞,进而引起某一局部甚至器官梗死,如心梗、脑梗等。
另外,斑块破裂后,斑块处会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很粗糙,又极易形成新的血栓,再次引发危机。
各部位堵塞后果一览
血栓一旦引起血管堵塞,会使血管内的血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完全中断,导致被堵血管处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和氧气,细胞和组织坏死,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血栓一般多发于脑部和胸部,不同部位的血栓危害、症状不相同。通常,血栓堵塞范围越大,身体的症状越明显。
脑血管堵塞→脑梗
一般表现为:
明显的一侧肢体或面部反应,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一侧面部口角歪斜、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话说不清楚或理解他人语言困难。
呕吐、眩晕、剧烈头痛。
意识障碍甚至抽搐。
肺部血管堵塞→肺栓塞
通常表现为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30%左右。
心脏血管堵塞→心梗
若堵塞程度轻,心脏泵血能力会受到轻微影响,男性多表现为胸痛、肩颈痛等症状,女性多表现为牙痛、下巴痛、反复大汗淋漓等症状。但严重心梗随时都可能致命。
除此之外,血栓还可发生在其他众多部位:
发生在四肢,若动脉严重堵塞,可导致腿脚缺血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发生在眼部,会使视网膜血管堵塞,严重可致失明。
发生在肾脏,会引起严重的肾脏功能损伤。
发生在肠道,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性坏死。
如何预防/控制斑块形成
1、定期检查
通过针对性的检查来了解自己目前动脉硬化的程度(血管堵塞情况)。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字眼。不必感到惊慌,具体由医生来考量判断是否严重。建议超过50岁男性、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人群,每年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能发现斑块大小,是否稳定。
2、控制三高
长期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加速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脑梗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发生病变,脑梗发生率比常人高2~3倍。已有“三高”的人,要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同时调整好饮食生活方式。
3、改善你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方式
其实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很多人从十几岁开始血管就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对于还没有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提前找到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提前干预,日常多补充多不饱和性脂肪酸(欧米伽3)的食物,保护心脑血管;才能真正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真正远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论你是处于动脉硬化初期,还是斑块形成早期,或者斑块堵塞较严重。最好能提前做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通过预测评估查找导致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在专业医生的干预指导下控制斑块发展速度,降低心脑血疾病的风险。只有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延缓衰老,才有可能减慢动脉硬化的速度,推迟或者避免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发生!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警惕起来吧,为自己的健康打好保卫战!
吴门名医雷允上-聚百草.泽万民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或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