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内扰流(IFD)装置在脑动脉瘤的治疗中日益得到重视,但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的DaleDing收集了22项研究中的例个脑动脉瘤应用IFD治疗的长期疗效,结果显示12个月和最终随访时的完全闭塞率分别为50.1%和58.2%。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出血1.2%、症状性梗死2.8%、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1.0%和死亡率2.6%。结果发表于JNeurosurgDec24上。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分叉部宽颈脑动脉瘤(WNBA)是神经介入的治疗难题,其介入治疗的复发率高达18.2%。囊内扰流(IFD)装置具有在动脉瘤内发挥血流导向的作用,可在WNBA的治疗中发挥特殊作用。因为IFD装置放置在动脉瘤内,所以无需抗血小板治疗,可用于治疗破裂动脉瘤,适应症得到扩展,更多类型的IFD开始应用于临床,然而IFD装置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了年5月23日前在PubMed、webofscience和OVID发表的动脉瘤手术治疗情况,包括器械使用、随访结果和并发症。IFD装置包括WEB,Medina,LUNA,Artisse和Contour等。使用Downs和Black检查表评估研究质量。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完全闭塞、瘤颈残留和动脉瘤残留。其他结果包括需要再治疗、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
研究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分析22项研究中的例患者,例动脉瘤接受IFD装置治疗(图1)。表1总结了研究队列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平均动脉瘤直径和瘤颈宽径分别为6.9mm和4.5mm,破裂动脉瘤占27.6%。12个月和最终随访(合并平均持续时间15.7个月)的完全闭塞率分别为50.1%和58.2%。
图1.研究流程图。
表1.研究队列的人口特征和基线特征
IFD装置治疗后的并发症参见表2。6.4%的病例使用了辅助装置,14.3%的病例出现了手术并发症(n=/)。在现有研究数据中,无症状性和症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n=49/)和2.9%(n=21/)。出血、症状性梗死、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率分别为1.2%、2.8%、1.0%和2.6%。
表2.研究队列中的并发症
IFD装置治疗动脉瘤的血管造影随访结果参见表3。平均影像学随访时间为13.3±10.5个月(合并15.7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最终随访时完全闭塞率分别为63.3%(n=/)、52.1%(n=/)和56.9%(n=/),参考图2。6个月、12个月和最终随访时的瘤颈残留率分别为26.4%(n=/)、32.5%(n=/)和27.8%(n=/)。6个月、12个月和最终随访时动脉瘤残余率分别为10.0%(n=51/)、15.4%(n=52/)和12.8%(n=/),其中7.6%(n=78/)的动脉瘤进行了再治疗。
表3.研究队列的影像学结果
图2.纳入研究的最终随访完全闭塞率的汇总分析。
IFD装置治疗动脉瘤的临床结果参见表4。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12.2±10.3个月,2.1%(n=10/)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最终随访的良好结局率分别为88.8%(n=/)、88.8%(n=/)、97.1%(n=/)和88.8%(n=/)。
表4.研究队列的临床结局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IFD装置在治疗经选择的脑动脉瘤中是安全可靠的,其治疗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较低。然而,IFD装置的长期疗效仍有待改进,目前IFD装置治疗的动脉瘤中只有一半在1年随访时达到完全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