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此系列里总结回顾展示我院高级卒中中心的手术病例和关键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病患,降低卒中致死、致残率。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病因可以是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也可以是后天疾患如高血压,导致血管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囊性膨出,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一旦破裂出血,将危及患者生命,非常凶险,死亡率高。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20%。其中80%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其中36%为微型(2~7mm),41%为小型(8~14mm),16%为大型(15~24mm),巨大型动脉瘤占6%。此处动脉瘤一旦破裂将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甚至脑疝危及生命。
患者,女,43岁,在家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剧烈头痛,自行医院急诊就诊,积极完善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医生会诊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再次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建议立即行DSA脑动脉造影,必要时急诊进行动脉瘤栓塞术。家属慎重考虑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急诊DS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见一囊状动脉瘤,三维重建后测量瘤体长5.57mm,宽2.90mm,瘤颈宽2.46mm,为破裂责任动脉瘤,同时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可见一囊状未破动脉瘤,眼动脉段见一微型未破动脉瘤。
卒中中心医生综合分析认为,患者为多发性动脉瘤,建议首先抢救生命,一期急诊手术栓塞右侧破裂动脉瘤,左侧未破动脉瘤二期栓塞。病情告知,家属同意;患者年轻,一旦放置支架,将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慎重分析动脉瘤角度及形态后,决定尽量以弹簧圈成篮后裸栓,采用支架微导管保护大脑中动脉分支,非必须尽量不采用支架辅助。
从股动脉穿刺成功,到手术结束,历时2个多小时,首枚Comos弹簧圈成篮,分别在弹簧圈微导管内依次填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步步手推造影后确认解脱,最后一枚弹簧圈栓塞后,利用微导丝在栓塞微导管内减压技术,顺利撤出栓塞微导管,复查造影提示动脉瘤瘤体内无显影,弹簧圈位置良好,载瘤动脉通的保护微导管(支架微导管),手术成功,完美实现手术预案。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复苏后患者神志清楚,病情平稳,头痛症状有所好转,术后复查头颅CT,颅内积血无明显增加,医嘱继续予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术后三天复查头颅CT,出血明显淡化,患者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栓塞前支架微导管保护分支图
弹簧圈栓塞术后
临床上所有手术按难易程度分为四类,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急诊栓塞手术属于最高级别:微创四类;手术体现了神经介入的高难度,堪称神经介入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之一。手术是在DSA机器引导下,经导引导管、中间导管将微导管顺利送达动脉瘤内,经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放置栓塞物质(如:弹簧圈),直至将整个动脉瘤完全栓塞,同时尽量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以免导致脑梗死等缺血并发症。手术风险极高,不足一毫米的失误都会致命,要求术者有非常精湛的神经介入手术水平,同时还要求麻醉等多学科团队有很高的围手术期综合救治能力。
本次手术的精彩之处在于:利用支架微导管保护大脑中动脉分支,进可攻:万不得已,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保证手术成功;退可守:弹簧圈成篮,成功裸栓动脉瘤,则患者无需放置支架,无需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