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链接
脑动脉夹层影像评估专辑(1):疾病概述
脑动脉夹层影像评估专辑(2):影像学评估方法
本文内容目录:
(一)管腔
1、位置
2、狭窄
3、闭塞
4、夹层动脉瘤
5、内膜征/双腔征
(二)管壁
1、壁内血肿/血管轮廓增大
2、游离内膜
3、夹层动脉瘤
重要缩略词:
CAD,cerebralarterialdissection,脑动脉夹层
EAD,extracranialarterialdissection,颅外动脉夹层
IAD,intracranialarterialdissection,颅内动脉夹层
(一)管腔
1、位置
颅外颈动脉夹层的好发部位是:颈内动脉窦部以上直至近颅骨底部;极少数情况下可累及颈内动脉窦部,颈总动脉夹层非常少见。颅外椎动脉夹层好发部位包括:V1-V2交界处,V3段;个别情况下亦可累及椎动脉起始部。上述好发部位均是颈部脑动脉活动度较大的位置所在,头颈部伸屈和扭转时可能造成动脉壁机械性损伤,从而引发夹层。EAD特殊的好发部位有助于和其他颈部动脉疾病鉴别,如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开口位置,以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窦部,而多发性大动脉炎最常累及弓上大动脉的近端。
2、狭窄
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是EAD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此表现有别于粥样硬化所致的局限性管腔狭窄;其病理基础是大范围壁内血肿压迫内膜,从而导致范围较长的管腔狭窄。DSA、CTA和增强MRA均可很好地显示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的管腔(图1和2);然而,若EAD导致管腔严重狭窄,TOF-MRA上狭窄部位可能表现为长段的血流信号缺失,而被误认为是闭塞。随着壁内血肿的吸收,大部分此种狭窄可在短时间内(数天-数周)获得明显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个别颈部动脉夹层性狭窄也可能是局限性的,此时则需要检测到其他典型征象(如壁内血肿)方可诊断为夹层。
3、闭塞
夹层病变导致管腔闭塞机制包括:①较大壁内血肿挤压内膜,造成管腔假性闭塞,此时内膜还是完整的;②内膜破裂,局部急性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鼠尾样或烛焰样闭塞是EAD的典型表现之一(图2和3),而最常见的粥样硬化性闭塞表现为突兀的截断样闭塞。需要注意的是,颅内颈内动脉闭塞时,颅外颈内动脉内的血液流速缓慢,TOF-MRA或CTA可能仅显示颈动脉窦部,其形态与烛焰样或鼠尾状闭塞类似,此时会误诊为夹层性闭塞,此种现象称之为假性夹层征象。随着壁内血肿的吸收,部分此种狭窄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对于无典型鼠尾样或烛焰样的闭塞病变,如果短时间内获得血管再通,则是支持夹层病变的强力证据。
当夹层性闭塞位于非EAD常见部位,如: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这就会给诊断带来困扰,此时需要运用MRI检测壁内血肿以直接明确或排除诊断(图4)。
4、夹层动脉瘤
当动脉管壁的内膜和中膜均破裂时,动脉血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薄弱的外膜,造成局部管腔扩张,形成夹层动脉瘤。DSA和CTA均可准确显示颈部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大部分表现为局部动脉管腔的不规则凸起(图5)。当内膜和中膜破损比较局限时,夹层动脉瘤通过窄颈或宽颈和真腔相连通;而当内膜和中膜破损比较广泛时,则难以观察到瘤颈,或显示为局部管腔不规则囊样扩张(图6)。因夹层动脉瘤内的血流为湍流,且血流速度慢,TOF-MRA可能低估瘤腔范围,或漏诊了体积较小的夹层动脉瘤;而应用对比剂的增强MRA则可弥补上述TOF-MRA的不足(图7)。颈部夹层动脉瘤可能还会同时合并内膜征、壁内血肿等其他夹层典型影像学征象。部分夹层动脉瘤是在随访过程中才出现。血管影像学随访可观察部分夹层动脉瘤自愈或缩小,夹层动脉瘤也可能进一步增大,此时则可能需要介入或手术干预。
5、内膜征/双腔征
内膜征/双腔征是大多数医生最为熟知的夹层征象。内膜征于DSA、CTA和增强MRA表现为在管腔内高密度造影剂衬托下的线条样充盈缺损(图8-10)。TOF-MRA成像时,在亮血流的存托下,游离内膜表现为管腔内边界锐利的线条样低信号;然而,当游离内膜周围存在湍流血液时,则很难观察到典型内膜征,而应用造影剂的血管成像不会受血液湍流的影响。当撕裂的内膜范围较大,且两端均与动脉真腔相通时,在内膜和中-外膜之间则可形成一能通过血流的假腔,血管成像上表现为双腔征,在真腔-假腔之间隔着一层游离的内膜,此时血管成像则能同时检测到内膜征和双腔征。3D-DSA、CTA和MRA的血管断面重建图像更有利于观察到内膜征和双腔征(图9和10);而三维重建图像因为观察角度的原因,常可能漏诊一些不显著的内膜征。
图1颅外颈动脉夹层性狭窄典型DSA表现
图A:颈内动脉窦部以上直至近颅底部长段不规则狭窄(黑箭头);图B:颈内动脉窦部以上长段线样狭窄(黑箭头);图C:颈内动脉窦部以上长段狭窄(黑箭头),以近颅底部位置狭窄最严重。
图2椎动脉夹层性狭窄或闭塞的典型血管影像学表现
图A:DSA显示右侧椎动脉V2段长段不规则狭窄(黑箭头);图B:CTA显示右侧椎动脉V3段长段不规则狭窄(白箭头);图C:DSA显示右侧椎动脉V2段鼠尾样闭塞(黑箭头)。
图3颅外颈动脉夹层性闭塞的典型血管影像学表现
DSA(图A)、CTA(图B)和增强MRA(图C)显示颅外颈动脉窦部以远闭塞,呈典型的烛焰样闭塞表现。
图4颈总动脉夹层
男,34岁;因“突发左眼视物不清3天”,于外院行眼底照相和血管荧光造影,提示左眼视网膜缺血。发病第6天,颈部增强MRA(图A):左侧颈总动脉近段闭塞(空白箭);颅脑TOF-MRA(图B):左侧颈内动脉未见显影。发病第13天,DSA(图C):左侧颈总动脉近段闭塞(空黑箭)。发病第15天,颈部MRI之T1WI冠状位成像(图D):左侧颈总动脉中远段高信号壁内血肿(白箭);颈部增强T1WI横断位成像(图E):左侧颈总动脉局部血管轮廓(白箭头)较对侧(弯白箭)明显增大。
图5颅外颈动脉夹层动脉瘤
图A:DSA显示右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黑箭)合并临近管腔多发狭窄;图B: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局部夹层动脉瘤(白箭);图C:TOF-MRA显示左侧颅外颈内动脉近颅底段局部不规则夹层动脉。
图6以管腔局限性囊状扩张为表现的颈动脉夹层动脉瘤
同一病人的颈部CTA(图A和B)和DSA(图C):颅外颈内动脉迂曲,近颅底部局部管腔囊样扩张。
图7颈动脉夹层动脉瘤的TOF-MRA和增强MRA比较
同一病人的颈部TOF-MRA(图A)和增强MRA(图B):左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局部夹层动脉瘤伴临近管腔狭窄;因瘤腔内湍流影响,TOF-MRA所显示的瘤腔信号偏低,且欠均匀(白箭);而增强MRA所显示的瘤腔边界清晰,信号均匀,信号强度与真腔一致(白箭)。
图8内膜征和双腔征的DSA表现
图A:颅外段颈内动脉局部管腔扩张,可见线样充盈缺损将其分为双腔(黑箭);图B:颅外段颈内动脉近颅底部局部管腔形态杂乱,其内可见不规则线样充盈缺损(黑箭);图C:左侧椎动脉V1-V2交界处双腔征(黑箭),V2段局部管腔狭窄。
图9椎动脉V3段夹层
男,27岁;主诉: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3天。外院颅脑MRI提示左侧延髓梗死(图像未给出)。发病当天,外院CTA之VRT重建图像(图A)显示左侧椎动脉V3段管腔扩张(粗白箭),局部可见线条样充盈缺损(细白箭);CTA原始图像(图B)于左侧椎动脉V3段检测双腔征和内膜征(白箭)。发病第5天,管壁T1WI(图C)和T2WI(图D)矢状位扫描图像:左侧椎动脉V3段局部呈现两个管腔,两者之间为一等信号线样内膜相隔(白箭)。
图10颈动脉夹层内膜征/双腔征的不同成像方法比较
男,50岁;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9天。发病第13天,颈部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图像未给出);CTA的VRT三维重建图像(图A)显示一邻近颈动脉窦部的假腔(空白箭);MIP矢状位重建图像(图B)显示一线样低密度内膜征(空白箭);MIP横断位重建图像(图C)同时检测到内膜征和双腔征(空白箭)。发病第25天,TOF-MRA的MIP三维重建图像(图D)显示假腔(空白箭)内的血流信号低于真腔;MIP矢状位重建图像(图E)显示一线样低信号内膜征(空白箭);TMIP横断位重建图像(图F)同时检测到内膜征(空白箭)和双腔征,假腔内信号不均匀(白箭)。
(二)管壁
根据病理机制,脑动脉夹层可导致如下管壁改变:壁内血肿造成局部管壁增厚和血管外部整体轮廓增大,与管壁连接的游离内膜,以及夹层动脉瘤情况下的血管轮廓显著扩大。
1、壁内血肿/血管轮廓增大
(1)计算机体层成像
虽然CT平扫难以区分正常脑动脉管壁和管腔内血液,但当动脉管壁病变组织的密度和管腔内血液密度值差别较大时,此时CT平扫则可显示病变管壁,如:粥样硬化斑块低密度脂质成分、斑块内高密度出血或更高密度的钙化;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极高密度的管腔内血液可以衬托出完整的管壁病变范围和形态。理论上,早期壁内血肿于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颅外颈动脉早期壁内血肿的高密可被观察到;但此时要谨慎解读,需和高密度腔内血栓相鉴别,血管轮廓增大和(或)月牙形高密度是壁内血肿和腔内血栓的重要鉴别点。腔内血栓不会导致血管轮廓增大,管壁月牙形高密度影是夹层的典型表现。当壁内血肿负荷较大并引起管腔闭塞时,早期在CT横断面扫描上表现为圆形的高密度影(图11和12)。
然而,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早期卒中患者很少会获得颈部CT检查。因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的兴起,有些医疗机构于血管再通治疗前会进行头-颈部CTA评估,先进的CT设备因CTA减影重建的需要,故会作颈部CT平扫。即使颅外颈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早期颈部CT平扫检查,如果医务人员未认识到或不熟悉夹层壁内血肿高密度征象,则会漏诊,这也是文献报道和笔者实践中仅有极个别的颅外颈动脉夹层患者CT检测到高密度壁内血肿征象的原因。
CT的壁内血肿高密度具有时间效应,于发病后数日内密度逐渐降低,而与管腔内血液密度相仿,此时CT平扫难以区分。这种情况下,如果管腔未闭塞,颅外颈动脉夹层的壁内血肿在CTA原始图像上的典型表现是:在圆形管腔高密度血液衬托下的偏心管壁增厚(图13);但也可能是向心性管壁增厚(图14)。此征象需要和粥样硬化斑块相鉴别,核心鉴别要点是:颅外颈动脉夹层和粥样硬化的好发位置的差别,夹层好发于颈动脉窦部以上直至近颅底部,而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和窦部,窦部以上的颅外段颈动脉极少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另外,粥样硬化斑块较为局限,而夹层壁内血肿常累及较长段的管壁。
目前为止,还未有应用CT或CTA原始图像检测颅外椎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的文献报道,笔者的实践中也未遇到此类情景。分析可能的原因有:相较于颅外颈动脉,颅外椎动脉管径偏小,位置深,周围临近组织复杂,不利于运用CT或CTA原始图像检测夹层的特征性管壁改变。
(2)磁共振成像
有多种MRI策略可用于检测EAD的壁内血肿和血管轮廓增大,典型壁内血肿(亚急性期)的表现是月牙形的短T1和长T2信号,同时伴有相应节段的血管轮廓增大。壁内血肿急性期的MRI信号表现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图11)。
常规颅脑MRI
易被忽视的是,常规颅脑MRI是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评估项目,其成像范围包含颅-颈连接部和部分上颈部组织,故对EAD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笔者实践中也常遇到此类情况。如果颈部动脉夹层的壁内血肿延伸到颅底部,常规颅脑MRI则能检测到典型的亚急性期壁内血肿高信号(图13),此时阅片者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然会被遗漏。
颈部MRI
因颈部血管管径相对粗大,颈部常规的薄层扫描序列即可清晰显示EAD典型管壁改变,尤其利于显示亚急性期的壁内血肿(T1WI、T2WI和FLAIR均是高信号),显著优于CT(图4)。
MRA原始图像
实践中要重视TOF-MRA原始图像,它是一基于T1WI的三维成像序列,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能突出显示流动血液,不足的是组织信噪比差。TOF-MRA常可显示夹层的典型管壁改变,为明确夹层诊断提供直接证据,如:壁内血肿和血管轮廓增大(图11)。亚急性期壁内血肿的典型表现也是高信号的偏心性增厚管壁(图15,17,18),但其信号低于偏于一侧的圆形管腔内流动血液高信号,两者间隔着一层线样低信号的内膜,同时伴局部血管外部轮廓增大(相对于临近正常动脉或对侧相应位置的动脉);此时,TOF-MRA上在夹层部位将会呈现两种不同性质的高信号:由正常管腔血流信号延续而来的夹层真腔内的血流信号,以及真腔血流信号周围的壁内血肿高信号,此时易被误诊为双腔征,需仔细甄别。
增强MRA是快速成像序列,着重显示含对比剂的管腔内血液,组织显影的信噪比很差,亚急性期高信号壁内血肿在极高信号血流干扰下常被忽略,需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阅读注射造影剂前的原始图像(图17);因此增强MRA极少有可能将合并壁内血肿的夹层误认为是双腔征。
管壁高分辨MRI
二维和三维管壁高分辨MRI检测壁内血肿等夹层性管壁改变十分敏感,亚急性壁内血肿呈显著高信号。二维管壁高分辨MRI成像范围有限(图16-18);三维管壁高分辨MRI技术因扫面范围大、各向同性扫描和多平面重建等优点,可全面清晰显示夹层病变(图12),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在评估多发性夹层时。当然管壁高分辨MRI也可很好地同时显示壁内血肿节段血管轮廓增大。
2、游离内膜
管壁高分辨MRI上,在腔内黑血的衬托下,内膜征表现为游离于管腔内的线样等信号影,并局部和管壁连接(图9),有时增强扫描可见游离内膜强化。
3、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于管壁高分辨MRI上的变现有:局部管腔和血管轮廓增大,血管轮廓可不规则,少数情况下于瘤腔内可检测附壁血栓。
图11颈动脉夹层急性期壁内血肿CT和MRI表现
男,52岁;主诉:突发头痛和言语表达困难1天。发病19小时,CT平扫(图A):左侧近颅底部颈内动脉轮廓(白箭)较右侧(空白箭)增大,且密度高于右侧颈内动脉。发病第2天,DWI(图B):左侧额叶急性梗死;颈部增强MRA(图C):左侧颈内动脉窦部以远鼠尾样闭塞(白箭);常规颅脑MRI:左侧颈内动脉近颅底部血管轮廓显著增大,T1WI呈稍高信号(图D,白箭),T2WI呈低信号(图E,白箭);上述部位于增强TIWI上未见强化(图F,白箭),增强TIWI可见偏于边缘的极小高信号真腔影;TOF-MRA原始图像(图G)于左侧颈内动脉血管轮廓增大部位检测到稍高信(白箭)和偏于边缘的极小高信号真腔。
图12颅外颈动脉非典型夹层性闭塞的CT和高分辨MRI诊断
男,61岁;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和语言不能16天。图A:发病当天颅脑CT平扫于近颅内处层面检测到左侧颈内动脉(粗白箭)局部轮廓较右侧(空白箭)明显增大,且其密度也显著高于对侧。发病第2天,DWI(图B)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颅脑TOF-MRA(图C)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发病第18天,颈部CTA(图D)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近端闭塞(细白箭);CT平扫(图E)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近颅底部局部血管轮廓增大(粗白箭),但其密度与对侧颈内动脉相仿(空白箭),增强CT(图F)显示环形管壁强化(粗白箭),腔内未见强化。发病第27天,高分辨MRI序列之T1-SPACE冠状位(图G)和横断位(图H)重建图像于左侧颈内动脉近颅底段检测到显著的壁内血肿高信号(粗白箭)。
图13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壁内血肿的CT和常规颅脑MRI诊断
男,48岁;主诉:右侧肢体无力15天。发病后第3天,FLAIR: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梗死。发病后第18天,颈部CTA三维重建图像(图B):左侧颈内动脉局部夹层动脉瘤(白箭),合并邻近管腔狭窄(空白箭);狭窄部位CTA原始图像(图C):左侧颈动脉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增厚管壁呈等密度(空白箭头),局部血管轮廓较右侧颈动脉增大。发病后第21天,常规颅脑MRI的颅底部层面T2WI(图D)和T1WI(图E):左侧颈内动脉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呈长T2和短T1信号,局部血管轮廓较右侧增大(空白箭头);增厚管壁于冠状位FLAIR呈条状高信号(空白箭头)。发病后第3个月,DSA(图G):左侧颅外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无明显变化(白箭),但邻近管腔狭窄缓解。发病后第9个月,颈部CTA(图H):左侧颅外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已基本愈合,仅残留局部管腔微小突起(黑箭)。
图14颅外颈动脉夹层的CT诊断和随访
男,48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含糊6天。发病当天,DWI(图A)显示右侧额叶急性梗死,颅脑TOF-MRA(图B)显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发病第8天,颈部CTA之横断位(图C)和冠状位(图D)重建图像显示:右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局部管腔长段狭窄,并血管轮廓(黑箭头)较左侧(白箭头)显著增大,增厚管壁与邻近结缔组织密度相仿。发病后第13天,DSA(图E)显示:右侧颅外颈内动脉窦部以远长段狭窄(白箭)。发病后第3个月复查颈部CTA(图F):右侧颅外颈动脉狭窄较前明显缓解,局部残留轻度狭窄(白箭)。
图15椎动脉V3段夹层性狭窄的DSA和TOF-MRA表现
女,34岁;主诉: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3天。发病当天,FLAIR(图A和B):左侧脑桥和双侧小脑多发梗死灶。发病后第16天,DSA(图C):左侧椎动脉V3段长段不规则狭窄(黑箭头)。发病后第29天,TOF-MRA之MIP重建图像(图D):左侧椎动脉V3段狭窄(白箭头);狭窄部位TOF-MRA原始图像(图E):左侧椎动脉局部管腔狭窄,呈椭圆形显著高信号(白箭头),管腔的前外侧为一半月形高信号壁内血肿(信号强度低于管腔,空白箭头),两高信号之间隔着一线样低信号内膜。发病后第3个月,复查TOF-MRA:左侧椎动脉狭窄已基本缓解。
图16椎动脉V2段夹层的TOF-MRA和管壁高分辨MRI诊断
男,27岁;主诉: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1月;外院CT:左侧脑桥臂出血(图像未给出)。发病后第36天,颈部TOF-MRA之MIP重建(图A):左侧椎动脉V2段长段狭窄(白箭头),并V2段近侧管腔扩张(空白箭头);TOF-MRA原始图像(图B):于左侧椎动脉管腔扩张处检测到内膜征和双腔征(空白箭)。二维管壁高分辨MRI之T1WI(图C):于左侧椎动脉V2段狭窄处检测月牙形壁内血肿高信号(白箭)。DWI(图D):左侧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
图17颈动脉夹层性狭窄于修复器出现夹层动脉瘤
男,43岁;主诉:右侧肢体无力20天。发病第2天,DWI(图A):左侧半球多发急性梗死;发病第7天,颈部CTA(图B):左侧颅外颈内动脉窦部以上长段狭窄(白箭),近颅底部狭窄程度最为严重。发病25天,颈部TOF-MRA原始图像(图C)和MIP重建图像(图D):左侧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明显缓解(白箭),并观察到邻近颈动脉管腔的高信号壁内血肿影(空白箭);增强MRA未注射造影剂前的平扫图像横断位重建(图E)检测到月牙形壁内血肿高信号(空白箭),但信噪比较差;增强MRA之MIP重建图像(图F)未能显示壁内血肿高信号。管壁高分辨MRI:左侧颈内动脉局部轮廓较对侧增大,管壁偏心增厚,呈短T1(图G)和长T2(图H)信号。发病28天,DSA(图I):左侧颅外颈内动脉轮廓欠规则(白箭),未见狭窄;发病3个半月,复查DSA(图J):左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局部夹层动脉瘤(空黑箭)。
图18椎动脉起始部夹层动脉瘤
男,54岁;主诉:突发头痛和头晕3天。发病当天,FLAIR(图A):右侧小脑梗死;颅脑MRA(图B):右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不佳。发病第18天,颈部TOF-MRA(图C):右侧椎动脉起始段局部管腔瘤样扩张(空白箭头),邻近管腔狭窄(空白箭);狭窄部位TOF-MRA原始图像(图D):局部管腔狭窄(白箭),其后外侧方可见高信号壁内血肿影,但信号强度低于管腔内流动血液高信号(白箭头)。管壁高分辨MRI之T1WI断面(图E)和矢状面(图F)图像:右侧椎动脉起始段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增厚管壁呈明显高信号。发病13天,DSA(图G):右侧椎动脉起始段局部夹层动脉瘤(空黑箭头),邻近管腔严重狭窄(空白箭),狭窄远侧血流缓慢。治疗3个月后,复查颈部增强MRA: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缩小(空白箭头),狭窄病变基本缓解。
阅读链接:
脑动脉夹层影像评估专辑(1):疾病概述
脑动脉夹层影像评估专辑(2):影像学评估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