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品牌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也逐步应用。通过我们的整体护理,病人均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血管内介入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防治脑血管病的方法。与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介入技术毕竟是一项有创性操作并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操作人员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从业经验将影响介入操作的成败。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定义
什么叫介入治疗?它不像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之间,美国医生给它命名为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叫介入者治疗。“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等。
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5、欲行暂时性或永久性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术,须做球囊闭塞试验评估的患者。
禁忌证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
2、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伴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术后并发症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2、血管痉挛
3、动脉内膜下通道(血管夹层)血栓形成或栓塞
4、腹膜后血肿
5、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窦
6、血栓性静脉炎、术后脑梗死
7、其他并发症:术中癫痛、脑出血、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双眼短暂失明等。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教育
病人对新方法有顾虑,首先说明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很低的,已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相比之下,脑血管疾病发展的危险性更大,如不及时正确诊断治疗会致残、致死;介绍已完成造影病例,解除顾虑;介绍从事该项治疗的专家及技术现状及导管室硬件设备;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给予患者精神与经济上的支持。
(2)材料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材料构成和性能,设计系列脑血管内治疗的图解,供患者阅读,最好能让患者接触实物,感受它的柔软和弹性,从而接受治疗,增强心理安全感。
(3)手术配合教育
手术一般采用局麻,应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如何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
(4)术前用药稳定血糖,血压术前3~6天服用阿斯匹林~mg/qd(除外动脉瘤),氯吡格雷75mg/qd,术晨按常规服药不间断。酌情术前24h静脉持续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5)常规术前准备
会阴部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碘、抗生素皮试,禁食、禁水4-6小时,交代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尿,必要时导尿;术晨评估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左侧下肢建立静脉通路,滴注抗生素。
2、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24小时后据病情改为每天2次。根据医嘱控制血压。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观察意识、瞳孔、有无失语、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患侧头痛,及时发现捡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警惕过度灌注综合症发生。
(3)穿刺点护理平卧,术侧下肢伸直制动24小时,拔除导管销后,局部盐袋压迫6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远端血循环情况每小时1次,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等。值得注意的是,术侧下肢制动期间,也需协助患者翻身,方法是术侧卧位,术侧下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预防压疮。
(4)体位护理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绝对卧床2天,限制体力活动3~4周,以防弹簧捡子移位;给予下肢尤其是腓肠肌处环状按摩,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5)饮食护理
术后即可进食,最好为流质或半流,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并严格记录24小时饮水量和尿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保持大便通畅。
(6)用药护理
应用止血剂的护理急性期大量使用止血剂,以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形成,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再出血。静脉给药过快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缓,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如尼莫地平,该药能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善脑供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不安、激动、易激惹等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告知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稳定后应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
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脑出血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僵硬、隐痛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发生的原因: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大小便、颅内压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等引起,颅内压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
护理措施:
(1)减少围术期引起颅内压波动的因素对防止动脉瘤破裂有重要意义。
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接受治疗。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按医嘱给予缓泻剂。
(2)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及时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脱水药物及镇静药物。有出血征象时,立即做好急诊开颅准备。
(4)术后卧床3d,避免过早离床活动。控制收缩压在mmHg或平均动脉压在75~93mmHg,根据血压随时调整药量。防止因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而诱发出血。
*脑血管痉挛
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原因:主要与导管、导丝、造影剂反复刺激血管壁和患者精神紧张有关。
临床表现:一时性神经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或瘫痪,失语。
护理措施:
(1)48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张口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2)对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提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和血液稀释度的治疗。
(3)按医嘱应用血管解痉药。
(4)用药过程中,多巡视陪伴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
*脑梗死
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原因:脑血管痉挛、低血压、低血容量致脑灌注不足,相对的高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的主要诱因。
护理措施:
(1)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情况,经常与患者交流,同时观察患者的言语及肢体的变化,警惕是否有失语,肌力下降,偏瘫等,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抗凝扩容治疗。
(2)还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如出现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肢白,皮肤温度下降,下肢疼痛等,在排除局部包扎紧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发生下肢血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
*癫痛
发生原因: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误检正常脑动脉所致脑缺血,造影剂的*性作。
护理措施:
(1)术中发生癫痛应停止检查。
(2)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癫痛发生,及时抗癫。
(3)对术前有癫病病史术后按医嘱应用抗癫痛治疗。
*穿刺部位血肿
局部血肿多发生在术后6h内。
发生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穿刺操作造成血管损伤,拔管后压迫不当,盐袋使用不当,穿刺肢体活动频繁等。
护理措施:
(1)术后嘱患者平卧24h,穿刺侧下肢制动6h并保持伸直位,拔管后应按压30min,绷带加压包扎,盐袋压迫严格控制血压。
(2)患者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2cm×3cm用1%硫酸鱼精蛋白1ml+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推注,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并行局部冷敷,抬高下肢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3)后期给予热敷、理疗,血肿逐渐消退。
*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是由于拔管时患者紧张,疼痛刺激,牵拉血管及压迫过重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血压下降,术后患者卧床、憋尿、制动肢体弯曲,动脉鞘刺激动脉,术前休息不佳,禁食禁水使血液浓缩,血液容量相对不足。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头晕、胸闷、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有无偏瘫、失语、感觉障碍,以及患者瞳孔有无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复视等麻痹症状,有无癫痫发作。如有异常者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对失语的患者应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对偏瘫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并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的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