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架不光放在心脏,还能放在脑袋里关键时 [复制链接]

1#

经常听说给心脏放支架,脑袋里也能放支架吗?当然能,不信你往下看……

今年50岁的李先生,平时注重保养,身体也很健康。9月中下旬的一天,李先生突然出现左上肢麻木乏力、活动不灵等症状,拿东西也拿不稳,还伴有头晕,休息片刻后不见好转,于是前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在对患者完善颅脑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I+MRA)检查时,接诊医生发现其右侧大脑部分区域急性梗死灶。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者斑块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造成的脑梗塞,随时有血管梗塞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进一步完善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后,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C1段中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轻度狭窄,血管狭窄严重,有神经介入治疗指征。脑卒中介入团队表示,尽早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就能尽快改善狭窄处脑血流,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

经脑卒中介入团队评估,全身麻醉下行“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球扩+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该患者的最佳方案。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同意后,脑卒中介入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与麻醉科、介入导管室密切配合,以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安全。

由于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缺乏弹力层,又细又薄,所以介入操作时更易发生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再加上颅内段动脉迂曲的特性,微导丝到位困难,极易损伤血管,球囊扩张后易发生动脉夹层及穿支闭塞等严重并发症,故该例患者手术难度极大。脑卒中介入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术前准备,最终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顺利完成手术,使脑血流恢复,低灌注不足而引起的脑梗塞得以解除。

(图丨支架植入前后对比照)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此前的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消失,左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术后护理非常满意。

据文献报道,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塞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神经外科副主任颜进项主治医师表示,颈内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颈动脉支架已成为微创首选方案。颈动脉支架主要是以血管内介入技术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张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为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医院斥资千万引进飞利浦UNIQFD20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并选派骨干力量成立脑卒中介入团队,率先开展神经介入技术。

其中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已在临床成熟开展,除此之外还开展了急性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等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介入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使更多的脑血管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形成以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为主导,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联合救治的新模式,为突发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为尽早打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抢得宝贵时间。

同时,优化卒中救治流程,救治环节前移到急救,整合多科室优质资源,开通24小时接诊绿色通道,反复模拟演练,不断优化流程,从环节找时间,通过各科室的齐心努力,大大缩短了脑卒中病人到急诊给予治疗的时间(DNT),综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及死亡率,将一例又一例脑卒中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脑卒中介入组医生推荐

医生推荐

颜进项

神经外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医院神经外科孟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在山东大学学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两篇。

医生推荐

逯振想

神经内一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本科学历

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从事急诊急救6年,目前从事神经内科专业10余年,兼职山东省医学会癫痫专业委员会分会及脑血管病急救分会委员。专攻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及眩晕疾病诊疗,擅长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曾获得泰安市劳动技术能手称号。

新闻线索:逯振想颜进项

文案编辑:杨康宁

责任编辑:李峰

专业审核:赵新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