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瘤破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铅衣战士陈一非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什么药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4149.html

陈一非,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神经介入学科带头人。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诊治工作34年,擅长急诊颅内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以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术。年12月到至今,共开展了余例各类脑血管疾病手术,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发病在24小时内的重症急性脑梗死,开展急诊动脉溶栓、取栓,取得了显著效果。年5月当选云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年负责“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改良及运用研究”获得年度曲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12月当选云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年10月当选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年10月当选云南神卒中学会理事;年10月当选曲靖市医学会脑血管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一非的工作,是每日与纤细的导丝导管、穿刺针及各类介入器材打交道,以它们为武器,击退患者身体内的各种“病魔”。有人说,介入科的出现,为各种以往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式;也有人说,穿着厚重的铅衣,手术中始终要接受射线辐射,介入科的医生是在用生命挽救患者的生命。

陈一非早已习惯了这种“玩命”的状态。年陈一非大学毕业,从事神经介入诊疗工作,如今已有34个年头。

前沿技术的引领者

见到陈一非时,他刚下手术台,为一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做了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脱去沉重的铅衣,湿透的手术衣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射线下医生的艰辛与奉献,而他那疲惫而带着微笑的面容,却给我们传递着手术成功的喜悦。

15公斤重的铅衣,陈一非已经穿了14个年头。年,陈一非在医院神经内科工作。那时,介入技术崭露头角,陈一非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微创、高效、精准的介入技术,是内科和外科以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的基础,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但是,当时介入技术在曲靖地区几乎还是空白,在临床上的应用更是寥寥无几,想要深入了解,实属不易。或许与介入诊疗有着天生的缘分,年3月,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神经介入技术。

刚一接触这项技术,陈一非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介入治疗的神奇之处,就是不用开刀就能治疗很多疾病,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挽救无数的生命。进修学习的过程虽然艰苦,但陈一非却甘之若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神经介入诊疗这一门先进技术,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在这一领域深耕。

“把病灶看作一个要在人体里干坏事的家伙。这家伙超级不安分,怎么办呢?如果开刀五花大绑地抓住它也可以,但那样身体遭罪,最好是像变魔法一样空降到它的老巢,分分钟降服它,介入治疗技术就有着这种法力。”陈一非这样形象地比喻。

无怨无悔的奉献者

在医院的各科室中,介入科医生是在射线下直接床旁操作治疗,受到辐射是最严重的。影像设备是医生的眼睛,但这些设备不管是X射线还是CT,都有着强烈的辐射。

“我们在手术室做介入手术,如同抱着个原子弹在工作。”陈一非笑言。

虽说介入医生的防护装备很齐全,但被辐射也无法避免。虽有铅衣,但医生的脸部、上肢、手部和踝关节以下部位仍暴露在辐射线中。很多时候,为能灵活操作、更精准地进行手术,医生经常要摘下一些防护设备。正因为如此,在他刚选择介入诊疗方向的时候,家人是非常反对的。

当被问到负重15公斤的铅衣,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是什么感受时,陈一非坦言:“我们被誉为‘铅衣战士’,铅衣密不透风,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铅衣里面的手术衣总会被汗水浸湿,有时甚至能拧出水来。”

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医生们一天所“吃”的射线相当于拍了上万次胸片。除了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还要承受脱发、免疫力下降、癌变几率增大等伤害,而且这些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对年轻医生来说,常年接触X射线等各种辐射,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

但陈一非无怨无悔。“医护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既然选择了,就要不忘初心。通过自己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看到患者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陈一非说。

科室发展的推动者

年3月,医院的神经介入科正式成立,陈一非带领着3个医生和2名护士在一间只有9张床位的抢救室开始。3年积累,神经介入科更名为脑血管病科,从4名医生、2名护士、发展成为如今包含医护32人、55张开放病床的临床治疗科室。

陈一非从医的30多年里,正是脑血管介入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取栓、急诊动脉溶栓、动静脉畸形出血,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慢性血管闭塞再通等神经介入学科的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接踵而来,陈一非的介入诊疗能力也在临床锻炼中不断成长,渐入佳境,应用自如。

“我们和内科医生一样,用药物治疗疾病,但也要精通各种外科手术。”陈一非说。在医院里,介入科医生就像是救火队队员,突发缺血脑梗的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这些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都需要介入医生的参与。

多年来,陈一非一直有两个习惯:一是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深夜几点,只要患者需要,他总是医院;二是无论节假日还是公休日,只要人在曲靖,医院查房。他常对科室同事讲:“钱买不到生命,但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快一分钟,病人就会多一份生的希望,就挽救更多的脑细胞。”

陈一非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天前的一个深夜,一名59岁患者因突发头痛3医院抢救。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颈内动脉瘤,手术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已经入睡的陈一非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医院,迅速投入术前准备工作,及时为患者进行动脉瘤栓塞术,最终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严谨治学的攀登者

年轻同事这样形容陈一非的手术:思路清晰,衔接紧凑,看他手术就像看“教科书”。面对年轻医生、进修医生、规培医生,陈一非更是将“教科书式”的手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做示范时,往往是做一步讲一步,讲不清楚不罢休;术后要求大家手写手术步骤并拿给他修改,出现一点错误和疏忽都要受到严厉地批评。

“我们做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必须对患者的生命高度负责,决不能出现丝毫的马虎和差错。想要做好神经介入手术,就必须严谨、熟练!”陈一非说。

当然,陈一非在介入治疗方面能达到如今的水平,除了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还得益于他从未停止不断学习、钻研的脚步。他始终奋力奔跑,探索不止,努力追逐着神经介入医学领域的最前沿。

神经介入是脑科领域发展最为快速的学科之一,无论是理念、技术还是材料都在不断推陈出新。面对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陈一非一直以来始终都处于一个奋力奔跑的状态,从不停歇地追逐着神经介入的前沿技术。在临床工作之余,他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科委及市卫计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项,承担市卫生局项目3项,参编专著1本,发表论文20篇。

“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真正的临床科研是循证医学的需要,是医学科学进步的阶梯。”陈一非说。

接下来,他将与脑血管病的其他医生着手开展一些临床科研,例如急诊取栓后如何减少患者的再灌注损伤等,将临床见到的、观察到的东西梳理、分析、提炼、总结,进而思考形成临床科研。

长期高风险、高难度的神经介入治疗工作,更加激发出陈一非对于神经病学的热情,激励着他在勇攀医学高峰中的征途上肆意展翅,用医者仁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谋福利。攀登医学高峰的前路漫长且曲折,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

(作者:医院脑血管病科孔得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